
《黄山奇石》优秀说课稿3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来说一说《黄山奇石》这篇课文。说课的内容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说教材,第二部分是分析学生,第三部分说教学目标,第四部分说教学设计,第五部分是说教学效果。
一、说教材
黄山,是天下第一奇山,位于安徽省南部,有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飞瀑。黄山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可以说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是令人向往的地方。于是,自古就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说法。
《黄山奇石》这篇课文就是描述了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横生的奇石,不是神话,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创造。读着课文我们仿佛被带到了景色秀丽神奇的黄山,似乎已经不是在阅读课文,而是站在黄山一个个观景台上,美美地欣赏着那些奇石,拍下一张张奇石图。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都……每一幅图,都是一个神奇的童话。读了课文不油心生向往黄山之情,更加喜爱黄山。
二、析学生
作为小学语文老师,我一直在探索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面对《黄山奇石》这篇课文,学生们对文字充满了好奇,渴望通过阅读理解这些美丽的自然景色。
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事物的细致观察能力也处于薄弱阶段,对课文的理解有一定难度。
因此,在新课程理念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 通过学习课文、感受黄山石的奇妙,体会作者对黄山奇石的赞叹。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
- 通过观察图画与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和想象力。
-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对于教学重点及难点:
指导学生观察图片,赏析优美词句,展开合理的想象,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
在本环节中,学生通过质疑,对黄山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带着问题进行学习,使学习目标明确,学习质量提高。多媒体在这个环节中突出其直观性、形象性,把黄山秀丽神奇的风景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眼看着黄山秀丽神奇的风景,耳听着教师饱含激情的范读,仿佛走进了仙境般的神话世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说教学
课堂上应紧紧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依据教材图文并茂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质疑为主线,运用反馈教学法进行调节反馈,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归疑、悟疑、解疑的教学,并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说教学设计
-
开课质疑,明确学习目标:
开课时,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认识到: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有哪些疑问?在学生充分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出具有代表性的问题。然后,请学生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同时设置评价性问题:你有什么收获?这样不仅使学生产生兴趣,又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
深入理解,进行解疑:
从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入手,让学生说说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学生对“景色秀丽神奇”、“怪石”几个不易理解的词语,教师可采用对比法进行教学。例如:“仙桃石”一词,课件出示两张图,一张图上的石头相貌平平,另一张图上的石头则有些怪异,让学生判断哪张图上的石头为怪石,这样学生自然就明白什么是怪石了。
在教学配图的二、三、四自然段,可采用看图学文的方法,让学生把课文中描写各种奇石的语句找出来,图文对照读一读。当教学到“猴子观海”时,课件出示猴子观海的图片,教师引导学生看到,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块形状像猴子的石头,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躺在前方,好像正在给游人指路呢。学生对“翻滚的云海”理解起来有困难,可以让他们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并看看课件出示的翻滚的云海的图片,以此解决心中的疑团。
在教学配图五、六自然段,可让学生进行想象:比如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发挥想象,画出“金鸡叫天都”的情象,再选几幅学生作品用投影展示出来,让大家来评一评谁画得好。这样不仅能加深他们对文意的理解,还能激发他们创造性的想象力。
五、说效果
通过看图,了解文章大意到质疑、解疑,直至突破重难点,学生明确了自己的主体地位,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多媒体课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了形象性、直观性,发挥了良好的辅助作用。多种形式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展示空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全情投入到学习中来,使课堂教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我的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版权保护: 本文由 优势范文网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tech/2025-09-02/1835.html
- 上一篇: 描写动物的诗句_动物的古诗大全300首
- 下一篇: 中秋诗句(中秋诗句最经典的十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