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 正确认读“直、呀”等13个生字,并学写7个生字:直、呀、对、啊、啊、啊、加。
 - 读准多音字“空”的读音,积累词语“弯着腰、阴沉沉的、潮湿、闷得很”。
 -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在故事情境中分角色朗读,读好对话中问句与感叹句,并联系生活尝试运用。
 
二、教学重难点
- 联系生活或图片理解词语“阴沉沉的”、“坡”、“伸腰”的意思。(PPT示例)
 - 读好对话中的问句和感叹句,体会二者的不同并联系生活尝试运用。
 
三、教学片断(一)联系生活或图片理解词语
1. 教学内容:
“天阴沉沉的,小白兔直起身子,伸了伸腰。”  
2. 教学过程:
- 读句子分析:
  - “天阴沉沉的”:理解为天空中阴沉多云(无阳光,乌云密布)。
  - “小白兔直起身子,伸了伸腰”:描述小兔子蹦蹦跳跳地起来,伸开双臂。  
- 联系生活或图片理解词语:
 - “天阴沉沉的”:结合课件展示的天空画面(阴沉、乌云密布)。
 - 
“小白兔直起身子,伸了伸腰”:结合图片中的小兔子动作(蹦蹦跳跳,双臂拉长)。
 - 
理解词语意义:
 - “直起来”:身体向上的姿势。
 - “伸腰”:双手并排放齐,伸直站立状态。
 
四、教学活动设计
- 情景对话法
 - 
在课堂上设置“小白兔和小鱼”的对话情境,引导学生理解“直起身子、伸腰”的动作意义。
 - 
图片对照法
 - 
通过课件展示的图片,帮助学生直观感受“直起来”、“伸腰”的画面,并联系具体语言表达。
 - 
生活联想法
 - 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如长大后看天气时的反应(直起来、伸腰),加深理解。
 
五、板书设计
- 教学重点:
 - 联系生活或图片理解词语“阴沉沉的”、“坡”、“伸腰”的意思。
 - 板书内容:
 - “阴沉沉的”:天空乌云密布,多阴沉多阳。(课件展示并学生结合图片理解)
 - “直起来、伸腰”:小白兔蹦蹦跳跳,双手并排放齐的状态。(通过动作描写加深理解)
 
六、教学总结
- 教师总结:
 - 每节课的难点是如何联系生活或图片理解词语。
 - 学生总结:
 - 通过观察图片和语言表达,我更明白了“直起来、伸腰”与天气的关联。
 
七、写字练习
- 朗读任务:
 - 读出课文中的词语“直、呀、对、啊、啊、啊、加”,注意多音字“空”的读音。
 - 写作文任务:
 - 自己选择一个生字,尝试书写并用一句简单的话描述自己的感受或发现。
 
教学片断(二)理解“坡”“伸腰”
1. 教学内容:
“小白兔直起身子,弯着腰、小鱼游水面、蚂蚁搬家。”  
2. 教学过程:
- 读句子分析:
  - “小白兔弯着腰、小鱼游水面、蚂蚁搬家”:描述小兔子的动作和小动物的活动。
- 联系生活或图片理解词语:“坡”“伸腰”
  - “弯着腰”:身体向后弯曲,动作温和、谦逊。
  - “小鱼游水面”:小鱼在水中游动,水是平静的水域。
  - “蚂蚁搬家”:蚂蚁搬动食物到别处,留下 trails(洞口)。  
- 理解词语意义:
 - “弯着腰”:身体向后弯曲的动作。
 - “小鱼游水面”:在平静的水中游动。
 - “蚂蚁搬家”:留下痕迹、路径的行为。
 
三、写字练习
- 读生字“对”
 - 学习“对”的书写方法,正确读出多音字“对”。
 - 练写生字“直、呀”
 - 通过观察图片和互动练习,写出正确的“直”、“呀”两个字。
 
四、板书设计
```
四、板书
- “直”的理解:天空乌云密布,小白兔蹦蹦跳跳、双手并排放齐状态。(图片和动作对比)
 - “对”的理解:蚂蚁搬家时留下的痕迹、路径。
 - “直”与“对”之间的联系:都是身体主动活动的状态。
 
板书: ```
五、作业设计
- 朗读课文,背诵生字“直、呀、对”。
 - 写一篇观察《要下雨了》中动物活动的日记。
 
通过以上教学片断和设计,我们力求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重点词语,并能将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做动作“弯腰”和“伸腰”两个动作,理解“伸”的意思。
弯腰是站在原来的位置上,尽量伸展开来的动作;而伸腰则是从原来的位置开始,弯下腰继续向前走。通过这两个动作的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伸”字的意思。“伸”不仅表示动作本身,还意味着一种行动上的变化和扩展。“伸”的意思不仅仅是一个词,而是让人在行动中发现更多的可能性和潜力。
3.出示山坡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山坡,理解山坡的意思,结合“上坡”“下坡”进行读词。
通过展示一幅有山坡的图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山坡的概念。同时,结合“上坡”和“下坡”这两个词语,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到山坡的变化,并尝试用文字来表达这种变化。“上坡”表示表面较平坦,容易走;“下坡”则表示表面比较陡峭,需要更多力量才能前进。“通过观察图片中的山坡,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4.学生读小白兔和燕子的对话,指导朗读,读好句子。
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开始朗读小白兔和燕子之间的对话。老师示范如何正确地朗读这句话,并引导学生用声音和语气表达自己的理解。“小白兔和燕子在讨论如何在同一个位置上找到食物。”通过这样的对话,学生可以更自然地掌握一些简单的语法知识,同时也感受到学习语言的快乐。
二、理解“潮湿”
1.老师出示“潮湿”一词。引导发现都是“三点水旁”的地方。“三点水旁”通常指的是水井附近或者河流附近的地方,“三点水旁”给人一种湿润的感觉,像是被雨水冲刷过的地方。“通过观察图片和文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潮湿’这个词的含义,并知道在不同的地方,‘潮湿’的意思也可能有所不同。”
2.再说说生活中潮湿天气的具体现象有哪些,进一步理解词语意思。(空气湿度大、地面湿滑、室外物体表面有水珠,室内部分家具上有水珠等)
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观察,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 moisture’这个词的含义。“在干燥的空气中,地面会变得潮湿;当外面有水珠的时候,室内和家具上也会出现水珠。”这样,学生不仅能理解词语的意思,还能将这些信息应用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
3.说一说,联系生活,哪些地方容易“潮湿”?(洗手间、池水边、厨房等。)
通过观察洗手间的环境和周围的地面,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潮湿’这个词。“洗手间通常会有湿漉漉的地面;池水边可能因为水流的原因变得湿润;厨房里的设备也会因为长期使用的便利而变得潮湿。”这样的观察让学生对‘潮湿’有了更清晰的理解,并感受到学习语言的乐趣。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通过联系生活、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潮湿’、伸腰等词语的意思,体会情感;同时积累词语,拓展运用,学以致用。
教学片断(二)读好对话中的问句与感叹句
1.以两个标点符号为导入点,介绍问哈和感叹号的使用方法以及带来的语言效果。
2.读好问句
引导学生体会读问句的技巧:
(1)要读出疑问的语调,要有高低起伏。(2)词与词之间要注意做好停顿。(3)表示疑问的地方要读重音,如“为什么”“怎么”等。
老师范读:以课文《要下雨了》中的问句为例,学生认真听并模仿读出问句的疑问语气。
学生练习,联系生活,以五个问句进行练习,学生尝试读好问句。
3.读好感叹句
引入感叹句的作用,学生体会感叹句的作用。
引导学生理解读好感叹句的技巧(先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以课文《要下雨了》中的句子为例,引导学生先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再听老师范读,最后尝试自己模仿来读好感叹句。
(1)我正忙着捉虫子呢!(读出捉虫子的着急之情)
(2)妈妈,妈妈,要下雨了!(读出要下雨的兴奋之情)
(3)你瞧,夏夜多美呀!(读出对夏夜的赞美之情)
4.读好问句和感叹句
小结读好问句和感叹句的要点。
以两组练习引导学生尝试自己把握好读问句和感叹句的技巧来读好句子。
小练习
第一组:
(1)我们一起去爬山吧!
(2)我们一起去爬山好吗?
第二组:
(3)阿姨做的饭真好吃啊!
(4)阿姨做的饭好吃吗
【设计意图】介绍问句和感叹句的不同,让学生体会到读感叹句和问句的不同语气,指导学生读好问句和感叹句,并通过生活中的问句和感叹句进行练习,巩固新知。
教学片断(三)学写句子:谁(怎样地)(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1.比较句子
(1)小白兔割草。(师问:小白兔在干什么?)
(2)小白兔在山坡上割草。(师问:小白兔在哪割草?)
(3)小白兔弯着腰在山坡上割草。(师问:小白兔怎么样在山坡上割草?)
引导学生体会,一个完整的句子是:谁干什么。一个完整具体的句子要写出:谁(怎样地)(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学生读好长句:小白兔弯着腰在山坡上割草。
3.学写句子,尝试把句子写具体生动。
我看书。(师问:我干什么?)
我在房间看书。(师问:我在哪看书?)
我认真地在房间看书。(师问:我怎样地在房间看书?)
学生小组练习,尝试自己说句子。全班分享,互评。
【设计意图】一个具体的长句子进行分解,分成三步进行修饰,引导学生认识具体生动的句子。同时,也从扶到放,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思考怎么把一个简单的句子写得具体生动,从而记住格式:谁(怎样地)(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版权保护: 本文由 优势范文网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tech/2025-10-31/2865.html
- 上一篇: 《乡愁》赏析_乡愁鉴赏文章
 - 下一篇: 儿童现代诗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