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范文网是一个专业的范文分享平台,致力于提供各领域优秀的文章模板。网站汇集海量免费资源,涵盖合同、演讲稿、主持稿、实习报告、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及辞职报告等各类范文,供用户随时阅览。

热门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正文

题破山寺后禅院 山居秋暝阅读答案

  • 题破山寺后禅院 山居秋暝 读完这两首诗,不禁让人流连忘返。
  • 毕业论文《题破山寺后禅院·题破山寺》摘要
  • 强调了诗歌中的自然景象和宁静氛围,体现了诗人高洁脱俗的精神追求。

题破山寺后禅院 山居秋暝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5、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2分)

6、以声衬静(1分),“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以钟磬音来衬托山中的寂静。“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以竹林中洗衣女的喧笑声来衬托山中的幽静。(分析“清泉石上流”一句亦可,2分,不结合诗句只得1分)

7、D(2分)。

两诗都表达诗人高洁脱俗的精神追求。

这两首诗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精神世界的向往。第一句“清晨入古寺”,描绘了作者在山寺中的最初走出,与外界接触的情景;第二句“初日照高林”则进一步展现了山间的生机勃勃。第三句“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则象征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深度。“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更是诗意地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美好。“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则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平和与安静。

两诗都谢了富有诗情画意的风光。

在这首诗中,“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既展现了山间的寂静与宁静,又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沉淀。“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则进一步将这种宁静内化为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第一句“竹喧归浣女”,暗示了作者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第二句“莲动下渔舟”,则是诗人对水边小船的观察与想象,更是对自然与人性的双重魅力的展现。

两诗都都是格律诗中的五言绝句。

B、D。

版权保护: 本文由 优势范文网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tech/2025-10-05/2336.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