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媒体评论

这项镜头贴膜技术背后 藏着让VR变轻巧的秘密「vr眼镜的保护膜要撕吗」

发布时间:2022-11-07 01:09:07  来源:互联网     背景:

不知道你发现没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买VR了。

但6年前被称作VR元年时,它留下的却是“重得像挂了4台手机在脸上,连20分钟视频都看不下去”的印象。

6年来,是年轻人接受了这个新世代设备?

不,是VR被一项趋势性技术带来了颠覆性体验变革。

这项技术你也正听得越来越多:“煎饼”——Pancake技术。

它不仅频繁出现在苹果等一众巨头的最新产品预告中,成为前沿技术的代名词,也一度登上VR光学论文研究的热点话题。

Pancake魔力所在,解决的正是VR的“轻”挑战。

为什么VR“突然”就轻了?

VR的重量减轻,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

事实上,在2022年再次进入大众视野前,主宰VR重量的显示硬件,已经经历了数轮迭代。

显示硬件分为屏幕和光学镜头(光机)两部分。受限于VR设备体积,屏幕无法做得太大,于是改善VR视觉效果的“重任”就放在了光学镜头上。

光学镜头负责将屏幕显示的画面放大,以达到在VR眼镜中“身临其境”的效果。

最早VR设备普遍采用非球面透镜的方案,减轻了球面透镜(凸透镜、凹透镜等)产生的球面像差问题,即靠近边缘的平行光经过折射后,与光轴相交的点偏离焦点,出现画面模糊的情况。

△图源维基百科

但非球面透镜太重了。最早的VR盒子用上它的时候,轻则七八百克,重则上千克,纵使画面清晰一些,戴上后也只会成为“颈椎杀手”。

直到菲涅尔透镜的出现,给光学镜片来了一次重量“大卸货”,才让VR眼镜开始走向更轻薄的路线。它把一个透镜中不改变光路的部分全部挖掉,剩余的部分继续用于成像,一举成为目前主流的光学镜片方案。

△图源维基百科

但菲涅尔透镜同样存在问题:镜头各处曲率不变,焦距无法进一步被压缩,整体仍然较重;同时由于曲面不连续,成像精度受限。

要想进一步提升成像质量、同时减轻镜片重量,必须另辟新路。这种情况下,Pancake折叠光路设计逐渐进入VR光学研究人员的视野。

之所以被称为“折叠光路”、“Pancake”,除了它能实现光路折叠,压缩VR设备体积以外,还因为它与Pancake煎饼有相似之处,即镜片更轻薄。

毫无疑问,Pancake光学方案正在成为全VR行业的趋势性技术,其中就包括最新发布的PICO 4 VR一体机。

发布一个月以来,PICO 4以轻薄性和性价比获得了不少好评,背后同样离不开对Pancake的软硬件一体吃透。

以PICO 4上的Pancake光学方案为例,与应用菲涅尔透镜的PICO Neo3相比,不仅前端主体重量降低了26.2%,厚度也减少了38.8%。

△Pancake光学方案vs菲涅尔透镜方案

Pancake光学方案实现折叠光路的原理,主要基于4种组件:线性偏振片(LP)、四分之一相位延迟片(QWP)、半反半透镜(BS)和反射偏振片(RP或PBS)。

△图源《Holographic pancake optics for thin and lightweight optical see-through augmented reality》

其中,四分之一相位延迟片又叫四分之一波片,用于将圆偏振光通过四分之一相位延迟,变成线偏振光;反射偏振片用于透过和反射不同的线偏振光;半反半透镜又称分束镜,用于将入射光分成相等的两部分,50%反射,50%透射;线性偏振片则能起到一个过滤的作用,保证只有特定取向的偏振光才能穿透并进入到人眼中。

从图中来看,Pancake光学方案实现折叠光路的关键,在于利用偏振分光膜和分束器对不同偏振光的“选择性透射”原理,实现光路的折叠与压缩。

听起来似乎并不复杂,回溯时间线也会发现,最早从2016年开始,就已经有Pancake光学方案的技术布局了。

为什么直到2022年,这项技术才逐渐成为行业的新趋势?

事实上,要想做好Pancake方案并不容易。从技术和生产两方面来看,主要难点就至少有四个:

其一,容易产生寄生反射(Parasitic reflectio,透明物体底部表面产生的不必要的反射)。多余的光线在透镜中反复折返,可能会产生鬼影或眩光,进而降低图像质量。

其二,光损高导致亮度低。由于光线每次经过半透半反膜,会损失50%的光强,因此Pancake理论最高光学效率在25%,这样对显示器和工艺精度的要求更高。

其三,视场角(FOV)较小。Pancake方案随着镜片增多,理论上能实现的视场角更加有限,这也与设备轻薄相悖。

其四,成本高、良率提升难。据中信证券调研,光学膜是Pancake方案的核心成本项目,合计占比在70%左右,其中尤以反射式偏振膜成本占比最高。

为了解决这些研发难题,目前有几种不同的Pancake折叠光路设计的技术实现,包括单片(1p)、两片(2p)和多片式。

虽然核心都是基于偏振光的原理、用上面4种组件打出“组合拳”,但这几种方案的优缺点并不一样。

目前,最主流的Pancake方案是双片式。在清晰度较高、厚度较薄的情况下,也能将成本控制在一个较低的范围内。

但作为VR赛道中的实力玩家,PICO 4这次交出的Pancake技术答卷却有点与众不同。

不止是“非主流”Pancake光学技术

这种不同,首先体现在Pancake光学方案的路线选择上。

与大多数采用双片式方案的设备不同,PICO 4这次选择了单片式Pancake光学方案,基于单个镜片+贴膜的方式实现折叠光路。

如下图,灰色的膜代表偏振片,粉色的膜代表四分之一波片,橙色的膜代表反射偏振片,分别贴在单个镜片和屏幕上:

登陆别人icloud对方显示双重认证

其中,屏幕上贴着的偏振片和四分之一波片分别用于将入射光转变成线偏振光和圆偏振光;

镜片上贴着的四分之一波片、反射偏振片和偏振片,则分别用于产生不同的偏振光、透射或反射不同的偏振光、过滤杂光确保线偏振光出射等。

相比双片式和多片式等方案,单片式更容易在重影、光损和视场角等Pancake光学方案的“天然瓶颈”中取得突破。

然而与之相对,面对双片和多片式在清晰度和总厚度方面取得的优势,单片式Pancake光学方案也必须想办法做出改变。

从整体方案来看,PICO 4采用了“扬长”“补短”两种方式,去进一步扩大单片式Pancake光学方案带来的优势,并想办法改善了厚度等问题。

一方面是扬长,尽可能将单片式Pancake光学方案的自身优势发挥出来,包括更大的视场角(105°)、更高的MTF值等。

△PICO 4(左)比PICO Neo3(右)视场角更大

MTF(模量传递函数),用于评估镜头明锐度的数值,能反映光学镜头的解析力。与分辨率不同,明锐度反映的是图像的亮暗细节、微小色彩变化和鲜明反差度等。

提升MTF值的关键,在于高精密度的贴膜。这其中最难控制良率、成本最高的一环,又要属反射偏振片的贴膜。原理上来看,偏振光在反射偏振片处产生反射时,膜材有任何一点瑕疵都会被放大。

这种情况下,只有在贴合时实现更小的波度(waviness,用于衡量物体表面粗糙程度)、更平整的表面,才能确保Pancake光学方案的视觉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

PICO 4对于Pancake光学方案的设计进行了改良,包括优化材料叠层结构、改进贴合工艺、完善检测流程等,最终比Neo3提升了85.7%的光学镜头解析力。

另一方面是补短,即如何基于这些年的技术积淀,围绕单片式Pancake光学方案改善视觉效果、降低VR设备主体的厚度。

视觉效果上,主要实现了更大甜蜜点设计和亮度均一性优化等。

更大的甜蜜点(Eye box)设计即改进VR光学设计,增加人眼接收到的清晰3D图像体积成像。

这样,即便头显的位置因为人身体的运动造成位移,只要甜蜜点足够大,人眼所看到的画面就可以清晰不模糊。

此外还有针对亮度均一性的优化,确保人眼接收到的成像质量更高……

△PICO 4(左)亮度均一性与PICO Neo3(右)对比

厚度降低上,则主要采用了电池仓后置的前后平衡设计、缩紧整体设备结构的设计等。

具体来说,则是将VR设备核心的电池部分放到后脑勺佩戴,并进一步降低对颈椎的压力。

除了延续PICO Neo3的前后平衡设计,PICO 4在重量上进行了更细节的优化,前端重量从395g降低到295g,后端重量基本不变,对下班回家玩VR的打工人更友好了。

事实上,如果回溯PICO在Pancake光学方案上的布局,会发现无论是Pancake折叠光路设计本身,还是前后平衡设计等方案,也并非今年“一蹴而就”的技术。

早在2020年,PICO就推出了PICO X1 Glasses VR,而前后平衡设计更是在PICO Neo2就有的方案,而Meta在Quest 2上还是电池仓前置设计,直到新发布的Quest Pro,才采用前后平衡设计。

这背后除了PICO自身的技术积淀,一方面离不开背后的技术洞察力和内容生态实力,包括基于当前大火的居家健身场景,迅速在短时间将VR健身应用数量扩展到50余个,以及在工艺制造上,迅速研发出将某项技术快速落地量产的能力。

像Pancake这样几年前就出现的光学技术,PICO正是从一开始就把握住了这个方向,通过不断降低量产难度、提升工艺水平,才让这项技术最终得以落地,并在PICO 4上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

另一方面则是对技术的预判能力。当前已成为业界普遍路线的VR一体机技术,在当年VR盒子乃至PC VR盛行时还未见端倪,PICO却相信VR一体机将成为未来VR产品形态主流趋势,在业内率先发布了VR一体机形态产品。

如今,面对PICO 4上已经搭载的Pancake方案,PICO仍不准备停下自己的脚步。

据PICO介绍,他们接下来计划继续提升Pancake的光学效率、开发更精良的贴膜技术,以及研究多片式Pancake光学方案等,希望能做出更好用的VR眼镜。

总之目标也很明确,让更多人用得上、用得好,用得开心。

VR新趋势下,如何选择产品?

毫无疑问,新技术带来新体验,VR产品也开始成为越来越多人新奇科技体验的首选。

随着Pancake技术趋于成熟,从坚持VR赛道的Meta和PICO,到内容生态巨头索尼,再到互联网科技大厂苹果谷歌,全都在押宝Pancake光学方案,如今各家纸面实力似乎也都很强。

但问题是,在一个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都处于“混战”的时期,选择什么样的VR产品,对个人消费选择来说最有谱?

或许标准答案还很难给,但至少可以从三个维度参考:

一是技术。

二是内容生态。

三是用户使用量。

首先得有技术上的保障,这其中又细分为两个层面。

第一层保障是技术力本身。

今年也是VR前沿技术爆发式落地的一年。除了硬件光学上的Pancake技术,还有交互感知上最新的手势识别、面部追踪、眼球追踪等技术,乃至与外界交互时的彩色透视技术等。这些是否应用到最新产品上,都是决定产品是否有技术保障力的关键。

镜头用贴膜吗

然而相比第一层前沿技术本身,更重要的第二层保障在于将技术推向平民化、大众化的能力。

换而言之,便是降低技术使用门槛、实现大规模量产的能力,而这也是决定用户是否购买一款电子消费产品的关键所在。

例如Meta最新的Quest Pro虽然一经发布就吸引了不少目光,上述Pancake技术、手势识别和面部追踪等能力一样不少,从技术力来说确实“够硬”。

BUT,看到1500美元(超过10000元人民币)这个价格,你还会心动吗?

此外内容生态,也是重要一环。

对于VR产品而言,持续、吸引人的内容同样是具备关键竞争力的体现。

这方面国内外的思路又略有差异,国外的VR应用除了娱乐外,更大的目标方向集中在办公场景上,例如小扎天天宣传的在元宇宙里“开会办公”,甚至大有取代一系列现有移动平台的架势,本质上是基于国外远程办公的趋势去布局应用的结果。

相比之下,国内大部分用户目前购买VR还是出于休闲娱乐的考虑,这其中不仅有视频内容上的需求,如看电影、蹲点虚拟主播的直播、甚至在VR中看真人线上演唱会、乃至于“沉浸式”体验世界杯等。

此外,运动健身也是国内用户的新需求,包括室内瑜伽和“虚拟教练”等;更进一步地,还有用户开发出了用VR进行内容创作的“新技能”,前段时间在社交媒体上爆火的《你的名字》3D场景绘画,就是基于VR创作的。

除了对国内外市场差异化需求的把握,处于发展初期阶段的VR生态,也更看重品牌对生态的扶持和带动能力。

在用户数量明显不能够形成对开发者自然吸引力的情况下,品牌是否可以在自制内容、扶持计划、大IP合作等方面持续发力,先对用户进行生态进行“补贴”,吸引开发者一起把生态的蛋糕做大,也成为一个重要因素。

这些动作都需要有着长期投入的决心和行动,从这个角度看,相比于当下很多只能all in在硬件上的“VR小厂”或“VR创企”,Meta和PICO这类VR头部品牌,显然更具备跨越VR生态竞争这道高门槛的实力。

最后,还需要关注用户层面的数据:直观的出货量、销量、使用时长、体验反馈等等。

道理也很简单,大众电子消费品,特别还是前沿技术落地进程中的电子消费品,怕就怕小众。

一方面,卖得好卖得多的产品,销量本身就是认可,例如根据IDC 最新报告显示,2021年全年全球AR/VR头显出货量达1123万台,同比增长92.1%,其中VR头显出货量达1095万台,就已经突破了年出货量一千万台的行业重要拐点。

另一方面,硬件有了量上的积累,软件和内容生态上才会得到持续的作用力,接着才会源源不断提供更多更丰富的体验和内容,就像苹果手机和iOS生态一样。

最后,作为前沿技术落地的电子消费品,越多人用就会提供更多维度和更大数据上的反馈,迭代也才有基础性保障——而且出货量大的玩家,也不容易中道崩殂,长尾服务上有保障。

回顾当年智能手机混战,最终留下来的仍然是服务体验优化、内容生态稳固的公司。即使期间出过一些昙花一现的品牌,在没有持续技术投入和生态构建的情况下,最终销声匿迹,对用户而言得不偿失。

对于VR而言同样如此。

作为一个大众级电子消费产品,虽然当前阶段尚属“小众”,但随着越多人用,内容供应也会变得越来越多,体验优化也会在跟进中越变越好,会逐步成为主流和大众。

你同意吗?体验过最新“煎饼”加持的VR产品了吗?


返回网站首页

本文评论
我辞掉大厂月薪3万的工作 当起了虚拟主播_我辞掉大厂月薪3万的工作 当起了虚拟主播了
天下网商 章航英编辑吴羚玮“我想放弃了。”视频中,SWP系着领带、顶着一头中长卷发。他第一次真人出镜。过去一年,SWP都顶着一个“皮套”出现在观看者寥寥的视频里。作为虚拟...
日期:08-20
蔚来、比亚迪反攻BBA老家「蔚来和比亚迪什么关系」
文 | 蓝媒汇“欢迎来到蔚来柏林(NIO Berlin)!”10月7日晚,柏林藤普杜音乐厅的舞台上,蔚来创始人李斌对着现场几百位欧洲老外说出这句开场白。这场发布会是介绍蔚来在柏林推出的三...
日期:10-23
电量百分比回来了!iOS 16 Beta 5今日推送_ios13.6电量百分比
  【ITBEAR科技资讯】8月9日消息,今日,苹果正式推出iOS 16 Beta 5,这是iOS 16的第五个开发版本,新版本的iOS 16与之前版本相比,带来了一些功能变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自然是电量...
日期:08-10
抖音要切美团蛋糕 本地生活“大战”一触即发
财联社|新消费日报8月27日讯(记者 李丹昱)日前,抖音牵手饿了么引起业内广泛关注。但事实上,这已经不是抖音第一次“挑拨”美团神经,近半年来,抖音在本地生活板块招兵买马,到店GMV指...
日期:08-28
互联网高管“出逃记”「互联网在逃人员」
从互联网大厂离职的高管并非都去了传统行业,那些有传统行业背景的更容易「逃回」传统企业。撰文|蓝洞商业 郭朝飞互联网不再吃香了吗?10月10日,百年酱料企业李锦记正式迎来新的...
日期:10-22
一台道具车就能送公司上市 北美贾跃亭教你如何用嘴造电车
和编辑部自称是“ 差评吴彦祖 ”的同事,整整就有两位数一个样。这些年,在刮起八级大狂风的造车风口下。。。一个个新势力明里暗里的,都表示自己是“ 颠覆者 ”,是下一个特斯拉。...
日期:10-09
到底踩没踩刹车,特斯拉和驾驶员家属谁在说谎?_特斯拉的刹车问题到底谁能管
近日,一辆特斯拉失控造成2死3伤的严重事故,再度引发了全网对于特斯拉是否存在“刹车失灵”这个老问题的质疑。目前,司机家属坚称是“刹车失灵”,而特斯拉官方则表示“没有踩刹车...
日期:12-03
iphone 11首次在印度生产_苹果的印度制造难题:iPhone 14为何仍需优先在中国生产?
苹果在印度扩大iPhone生产凤凰网科技讯 北京时间8月23日消息,苹果公司计划在中国制造的首批iPhone 14上市两个月后开始在印度生产这一最新旗舰机。这标志着印度在iPhone生产...
日期:08-25
棉花被羽绒被羊毛被…什么被子最能温暖寒冬中的我?_羊羔毛被子和棉花被哪个更暖和
渐渐入冬的夜晚,躺在床上,一句古诗弹幕般浮现在脑海里: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保暖的被子太重要了。问题是:你知道什么样的被子最保暖吗?在讲被子之前,有必要先说说保暖。...
日期:11-24
高科技电池_电子科大高材生突破固态电池 3分钟充满 获融资3000万
原标题:电子科大高材生突破固态电池:能量密度5倍于刀片电池,3分钟充满,已获融资3000万哈佛大学华人教授搞了个新型固态电池,成果已发表在Nature杂志上——充放电循环高达1万次,最...
日期:09-27
基因治疗心脏病_直接改基因,真能永久预防心脏病吗?
作者 | 陈广晶编辑 | 陈伊凡头图 | 视觉中国人类想一劳永逸“铲除”致命疾病的尝试又受挫了。就在前不久,号称可以“一针永久预防心脏病”的基因编辑药物VERVE-101,在启动临床...
日期:11-24
“新能源越电越危险”这句话是对汽车工业的侮辱_新能源车危害
2022年11月5日,广东潮州一台新能源汽车“失控”并引发了一起严重交通事故。由于这是“自带流量”的特斯拉品牌汽车,这起事故在短时间内就成为了互联网讨论热点,甚至在被称为“...
日期:11-15
融资23亿!又一超级赛道出现:比芯片还难「千亿芯片赛道中的稀缺公司,产品性能足以媲美海外龙头」
最近,又一个超级传统赛道获得巨额融资:23.325亿元。这个赛道就是养猪业。9月29日,一家名叫“中芯种业”的企业宣布通过增资的方式引入战略投资者:广东省种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20...
日期:10-03
网易云音乐首款音乐社交AP发布「网易云音乐支持ape吗」
  近日,网易云音乐推出了一款名叫“MUS”的音乐社交APP,号称可以帮助你通过音乐认识灵魂契合的好朋友。通过你的听歌数据解析你的性格和偏好,为你精准匹配同频共振的人。real...
日期:06-25
英特尔停产cpu_英特尔进入“蛰伏期”
今年,各个行业的发展处境都不太好,大家都进入到寒冬。Strategy Analytics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第三季度全球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9%,仅为2.97亿部。其中除了苹果取得6.4%的小幅增长...
日期:11-04
这项镜头贴膜技术背后 藏着让VR变轻巧的秘密「华为镜头贴膜」
不知道你发现没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买VR了。但6年前被称作VR元年时,它留下的却是“重得像挂了4台手机在脸上,连20分钟视频都看不下去”的印象。6年来,是年轻人接受了这个新世代...
日期:11-04
雅迪 超长续航_“无限续航”能否撑起雅迪的技术梦?
近日,有平台将电动汽车和两轮电动车的数据进行了一次全面对比,今年上半年,5家上市的新造车企均处于亏损状态,而雅迪、爱玛、新日和九号4家公司总盈利加起来则为18.9亿元。不过,也...
日期:11-03
早该把B站打回原形了「b站刚刚咋了」
作者|黄青春当 B 站游戏业务“换血”的内部信在社交平台不胫而走时,人们不会想到陈睿再次以这样戏剧性的方式回归一线;人们更想不通,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 B 站如何一步步沦为...
日期:11-20
硅谷华人 梦醒裁员潮「硅谷的华人高管都回国了」
尽管硅谷的气候四季如春,但打工人却迎来了他们的“寒冬”。从11月4日开始,马斯克推下了硅谷裁员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推特、Meta、亚马逊......巨头们相继被曝大裁员。“提前三...
日期:11-27
世界上有没有擎天柱机器人_“擎天柱”面世,人形机器人是特斯拉的下一步棋吗?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郑植文 上海报道千呼万唤始出来。经过近一年的等待,北美时间9月30日,在特斯拉2022 AI Day上,马斯克终于揭下Tesla Bot的真实面纱。小米手机电量图标怎么改...
日期: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