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 中国联通“百年传承 三十向新”:领舞网络变革 通信产业网|2024-07-16 18:39:37作者:党博文来源:通信产业网
【通信产业网讯】(记者 党博文)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进程中,通信产业的成长和繁荣是时代的缩影。百年传承的中国联通是通信业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的关键参与者。“中国联通”品牌自1994年成立以来,始终站在通信技术发展的前沿,不断绘制着属于自己的网络新路。
回首往昔,三十载风雨兼程,中国联通以改革之名,内生创新,砥砺前行。中国联通始终紧抓基础网络这个主责主业,顺应技术趋势、市场规律,引领中国通信业网络变革。
将中国带入数字移动通信时代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国家高度重视并加快推进通信产业的改革与发展。从“六五”至“十五”计划,我国通信产业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在“八五”计划时期的20世纪90年代初,模拟移动通信网建设逐渐在全国铺开,但模拟技术存在诸多局限性,如容量小、难以提供非话业务、语音质量不高、保密性差、制式不统一、建设成本高等更重要的是,用户使用成本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GSM)在欧洲国家成功商用,并显示出显著优势。
1994年,正值中国邮电行业迎来第一轮重大改革之际,改革的核心目标直指打破垄断、促进市场竞争。在这一历史性的背景下,“中国联通”品牌应运而生,由电子部、电力工业部、铁道部共同组建,以加速中国通信市场化改革进程。
1994年7月19日,“中国联通”品牌走进中国通信业改革创新的大航道。
成立之初,为了快速进入市场并提供与国际接轨的移动通信服务,中国联通便展现出其前瞻性的战略眼光,瞄准了当时最先进的GSM技术,决心率先将中国移动通信带入数字时代。
1995年7月19日,京、津、沪、穗同时举行中国联通GSM数码移动电话网络的开通仪式,130正式放号。
1995年7月19日,中国联通于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四大城市成功开通了GSM移动通信网。标志着“中国联通”品牌在市场上的迅速崛起,更打破了我国电信运营业的垄断局面,为中国电信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然而,中国在GSM国际标准体系中的参与度也比较低,总体上属于跟随者此,中国联通一方面加强与国外供应商的技术交流,另一方面开展与国内头部设计院的紧密合作,实现技术方案以我为主,设备技术货比三家,克服了多方面的GSM网络建设和运营技术问题,制定了比较完善的GSM网络建设和运营规范体系。
20世纪90年代的营业厅。
进入21世纪,中国联通持续加大投资力度,推动技术升级。2001年,中国联通投资209亿元,仅用半年多时间就建成开通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CDMA移动通信网络,网络总容量为1581万户,覆盖全国31个省的330个地市。2002年1月8日,CDMA网络正式开通运营,并经过不断扩容,成为全球最大的CDMA网络。也使得中国联通成为了全球少数同时运营GSM和CDMA两张网络的电信运营商之一。
而通过多网运营,中国联通也更加灵活地应对市场变化和技术演进,保持其在移动通信领域的领先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在CDMA时代,中国联通积极推动终端的机卡分离技术,同时,中国联通还提出了在全球范围内成立“CDMA机卡分离产业联盟”的建议,使得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接受并青睐这种更加便捷、灵活的通信方式。
随后在2008年5月,中国联通向中国电信正式出售CDMA网络,中国联通和中国网通合并重组为新公司。同年10月15日,网通、联通红筹公司合并为“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2009年1月6日,合并后的集团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挂牌成立,成为今天的中国联通。
2002年1月8日,中国联通CDMA网开通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新的中国联通的正式成立恰逢3G时代的曙光初现。在这一关键的历史节点上,中国联通以其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前瞻性的战略眼光,瞄准了当时最先进的WCDMA制式第3代移动通信技术。2009年1月7日,中国联通成功获得了WCDMA制式3G移动通信牌照,同年5月17日,中国联通实现了WCDMA网络的试商用,此后,中国联通不断扩容网络,致力于提供更广泛、更优质的3G服务,最终建成了当时市场最先进、全球最大的WCDMA 网络。
2009年5月17日,中国联通推出3G业务试商用。
值得一提的是,3G主要的革命性变化是提供高速率的移动宽带互联网接入服务,在技术上采用电路域+分组域方式,实现传统电信业务从电路交换向电路交换+分组交换的演进。其中,分组域提供高速互联网接入服务,3G网络的空口带宽增加到15MHz,可以为客户提供高达10M以上的互联网接入速率,移动通信网络从传统的电话和短信功能为主,向互联网服务为主转变,中国联通在业界首次提出采用IP技术承载3G基站回传业务,并建成业界首张IP移动回传网络。
在4G时代,中国联通紧跟演进步伐。2015年2月27日,中国联通获得了LTE/第四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LTE FDD)经营许可。12月8日,中国联通在北京发布了“沃4G+”,标志着其4G网络全面升级为4G+网络。
进入5G时代,中国联通继续保持创新态势。在技术创新方面,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攻克共建共享技术方案,为全球大T共建共享树立了典范。中国联通创新提出运营商共建共享和国内异网漫游技术并制定为行业标准,推动建成国际上最大的5G共建共享网络,在国内实现700MHz、800MHz、900MHz频段多运营商漫游共享商用。
5G商用5年来,中国联通携手中国电信建设了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5G SA共建共享网络,5G共建共享中频基站超128万站,同时推进900M低频网建设,实现了全国乡镇及以上区域5G连续覆盖、行政村有效覆盖率超过90%。充分发挥电联共建共享的大带宽频谱优势和中低频协同的组网优势,打造下行超5Gbps、上行超1Gbps的泛在极速体验,实现5G网络容量、覆盖双优。
一路看来,中国联通的三十年历程,恰是中国移动通信行业三十年的蝶变缩影。从最初的邮电行业改革破冰,到如今成为全球领先的电信运营商,中国联通始终站在了移动通信技术最先进的方向。这种对技术的执着追求和敏锐把握,引领行业跨越与进步。
“以建促用”引领宽带变革
从最初的电话拨号上网,到后来的ADSL宽带普及,再到如今FTTH(光纤到户)、FTTR(光纤到房间)的全面覆盖,中国联通的三十年固网变革之路,是中国乃至全球信息通信领域发展变迁的生动写照。
20世纪90年代吉林省内二级干线光缆铺设工程。
进入21世纪后,随着“光进铜退”政策的推进,中国联通积极响应“宽带中国”战略,率先推进网络光纤化改造。通过大规模铺设光纤网络,着力打造宽带精品网建设。
早期的铜线电缆
2015年9月,中国联通首个“全光网络”省在山东建成,随后,中国联通积极推进千兆全光宽带精品网规模建设,形成双千兆布局,联通北方省分公司进一步巩固领先优势,城市和行政村宽带覆盖率达到双99%,宽带体验下载速率持续第一。南方深入开展网络补短,城市宽带覆盖率显著提升。
服务中国多样市场,是中国联通的立业之基。地处祖国北疆的内蒙古,东西绵延2400多公里,北部同蒙古国和俄罗斯接壤,国境线长4200公里,交通不便、人烟稀少、地形多样,导致在这里进行通信网络和信息化应用的建设和维护难度巨大。从铜缆到光纤、从几兆到千兆、从城市到乡村,30年来,中国联通在内蒙古实现了技术提级、速率升维、覆盖升级,推动了普遍服务和数字鸿沟的削减。
新安股份业绩大全
勇于技术创新,是中国联通固网发展特征。2016年,中国联通完成G.654E光纤的现网技术验证,推动制定ITU-T G.654E光纤标准,引领业界实现光纤技术的代际升级,为未来超100GWDM传输技术的超长距、低成本传输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中国联通提出建设“新八纵八横”骨干光缆网,进行网络光纤资源的全面升级。
2018年中国联通建成京津冀ROADM网络,实现光纤通信网络从电路自动交换向全光自动交换的升级,采用OMSP保护与WSON智能恢复技术相结合,是业界唯一能够为客户提供50ms快速故障恢复的全光交换网络。在随后的几年内,中国联通建成全球最大的单域ROADM网。
事实上,中国联通在固网业务上的成功,更与其百年传承特别是与原中国网通的深厚背景及两者的合并重组密不可分,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的合并重组,实现了资源的有效整合。原中国网通在固网领域的深厚积淀和丰富经验,为新联通固网业务的快速发展和场景推动提供了有力支撑。
面向家庭市场,2020年,10GPON FTTR(光纤到房间)规模应用,速率1000M,光纤网络直达房间,全屋无缝漫游,让中国联通的家庭宽带业务进入F5G千兆光网时代。
中国联通FTTR用户规模全球领先,全屋光宽带赢得广泛赞誉。
2021年9月,中国联通在天津率先完成了5G网络及干兆宽带全域双千兆高品质覆盖。同年12月,中国联通合作伙伴大会正式发布基于FTTR的“全屋光宽带”套餐,为用户提供全光网络之上的智慧家庭极致体验。随着全屋光宽带用户转化率不断攀升,如今,中国联通FTTR用户规模全球领先,全屋光宽带赢得广泛赞誉。
截至2023年底,10G PON口占比达73.4%,同比提升34pp,行业领先。2024年中国联通全屋光宽带用户规模已突破700万,全球领先。今年4月,中国联通在河北发布了FTTR+家庭存储+WiFi7+看家+星闪的云龙套餐,速率超过2000M,不仅让家庭宽带迈向F5G-A万兆时代,也开启了地方运营商宽带市场的创新范例。
新起点:向新而行
随着全球数字化进程的加速,通信技术作为连接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重要桥梁,其重要性日益凸显。“中国联通”品牌自成立以来,不仅致力于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升级,还积极探索新一代通信技术的应用,不断推出创新性的服务和产品,满足了用户日益多样化的通信需求,这种“以建促用”的发展模式,不仅推动了中国联通自身的快速成长,也为中国电信业的整体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技术能力的演进本质上是为当前及未来新形态的多样化的业务服务的,在实际部署的过程中,如何结合场景化的业务需求匹配对应的技术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早在2002年,中国联通便完成了多业务统一网络平台(China Uninet)的设计与建设。这一平台的出现,通过软件路由器和虚拟化技术,实现了语音、视频、互联网和移动数据等多种业务的融合,奠定了其从场景出发,创新业务的发展模式。
对于中国联通来说,基础网络的建设只是起点。中国联通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布局CUBE-Net3.0、IPv6+、“5G+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及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中国联通深刻洞察网络和IT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和演进趋势,在业界发布CUBE-Net 2.0新一代网络架构。
2015年,中国联通深刻洞察网络和IT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和演进趋势,在业界发布CUBE-Net 2.0新一代网络架构,提出基于SDN、NFV、云计算以及超宽带网络等新的技术要素,以加快推动运营商服务转型为目标,重构网络基础架构,再次引领网络架构和服务创新。在这个架构引领下,中国联通开始网络的“四化”转型,即SDN化、NFV化、云化、智能化,引领了通信业网络技术的变革方向。
2018年中国联通打造了基于SDN技术、面向云网融合的产业互联网(CUII),能够提供面向智能制造应用的工业互联网综合承载能力,满足工业互联网对通信基础设施高质量、高安全、灵活性和智能化的要求。
2020年地方联通运营商搭建的智慧运管平台。
2021年,中国联通全面开启“联通云”战略,将云计算服务作为中国联通重点发展方向;2022年开始,中国联通加快完善“5+4+31+X”算力中心布局,打造算力资源的统一运营能力,全网算力资源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调度,打造资源共享、协同高效的统一运营能力;2024年,中国联通开始加快构建“1+N+X”智算中心布局,推动首批”1+4“智算中心实施,每一步都体现了对技术创新的不断追求。
经营沙场营业执照
云南联通两亚国际智算中心
如今,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浪潮席卷而来的智能时代,中国联通作为行业领军者,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面对第一曲线业务(联网通信传统业务)趋于饱和、增量不增收的困境,以及第二曲线业务(算网数智等新兴业务)增速虽快但营收占比低的现实。
中国联通董事长陈忠岳此前在2024 MWC上海展上指出,从通信服务企业(Telco)向技术服务企业(Tech Service)转型的战略思考,这不仅是对企业自身发展的深刻反思,也是对全球通信行业未来走向的前瞻性布局。
其中,联网通信作为运营商的传统核心业务,长期以来支撑着企业的稳健发展。然而,随着市场趋于饱和,用户增速放缓,单纯依靠传统业务已难以维持高速增长。中国联通认识到,必须在保持第一曲线业务稳定的同时,积极探索新的增长点,通过技术创新和服务升级,挖掘现有用户的潜在价值,实现增量增收。
算网数智等新兴业务,作为运营商的第二曲线,承载着企业转型升级的希望。中国联通意识到,算力网络是未来竞争的关键领域,通过发挥算力网络的比较优势,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可以开辟出全新的市场空间。
小红书申请老红书商标获批二胡独奏金珠吗米赞
目前,中国联通以“人工智能+”行动计划为牵引,以“数据要素x”行动计划为方向,打造了“联数网”和可信数据资源空间平台,依托强大的数据能力优势,积极探索AI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创新,打造元景“1+1+M”大模型体系,已建成AI模型超160个,累计推理量超过1万亿次。这些成果赋能城市治理、经济运行、信息消费、工业制造等领域,成效显著,面向AI时代的发展,正如陈忠岳此前在2024 MWC上海展上深刻指出,中国联通的目标正是以算网创新、数智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创造联网通信新价值、开拓算网数智新蓝海。
中年人什么最重要
百年传承的中国联通三十年历程不仅是中国电信业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垄断走向竞争、从单一服务走向多元化发展的生动写照,更是中国电信业蓬勃向上的有力范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拥抱智能、向新而行,中国联通正以坚定的步伐走在通信网络创新的第一方阵,与产业链共舞,与“中国式现代化”坚定同行。
责任编辑: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