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科技
作者|潘琭玙
编辑|杨锦
先是三年后重提增长计划,后是开放员工股票回购被传将赴港上市,滴滴回归近一年的时间里走得很着急。
近日有媒体报道,滴滴计划明年在香港交易所上市,并且于近期通知在职员工,他们可以根据员工持股计划将手中的股票卖回公司。这是继2022年6月从纽交所退后,滴滴首次流出上市风声,科技就此向滴滴求证,滴滴官方未予置评。
不过,有两位滴滴员工向科技证实了回购计划,但表示并未听说上市消息,目前回购也暂未有明确的回购价格,仅说明了公司会有相关动作。同时有员工认为滴滴上市进度并不会这么快,“一是盈利、二是规模,滴滴都还没有回到早前的水平。”
也有业内人士告诉科技,滴滴近两年营收下滑,因此砍掉了像是造车这样的烧钱业务、聚焦主业,“对滴滴来说,现在的重点还是拿回市场份额。”
滴滴近两年的沉寂,也给了以高德、百度、美团为代表的聚合出行新机会,“卷”起网约车的低价战争,如今滴滴市场份额已由90%降低至70%。今年年初,滴滴重新上架,在近一年的时间里通过取消常态化补贴、提高抽佣等方式实现了国内出行业务的重新盈利。
国内业务盈利没多久,据晚点LatePost报道,滴滴近期重提三年前的增长计划,对未来三年制定了日单量的增长目标。
此前科技也了解到网约车目前已呈现司机饱和单量减少的现象,去年一年网约车司机新增超100万人,但用户减少了1500万人。
这也意味着,滴滴的一系列动作都将在仅有的已经见顶的市场进攻夺取,同时聚合平台们站上了防守方。
滴滴着急上市吗?
近日,有消息称滴滴出行2024年在港交所上市,并将同步启动回购员工股票的行动。有两位滴滴员工向科技证实了确实有股票回购计划。同时表示,目前回购也暂未有明确的回购价格,仅说明了公司会有相关动作。但该员工并未听说有上市相关的消息,一位员工认为滴滴上市进度并不会这么快,“一是盈利、二是规模,滴滴都还没有回到早前的水平。”
澳洲小伙捐器官救中国人
今年二季度滴滴财报显示,其该季度实现488亿元营收,同比增长52.6%,归属于普通股股东净亏损3亿元,经调整后EBITA亏损1000万元,接近盈利。
分业务线看,今年二季度滴滴出行中国出行(网约车、出租车、代驾、顺风车)收入为445亿元,同比增长57%,调整后EBITA盈利14.4亿元;国际业务收入为19亿元,同比增长35.3%,调整后EBITA亏损2.4亿元。国内出行业务已实现扭亏为盈。
截至今年6月30日,滴滴出行现金及等价物、受限资金和理财投资总额为人民币538亿元。账上现金充足,在整体财务层面滴滴尚未有上市的紧迫性。
但今年以来,滴滴跑步入场自动驾驶。
4月份滴滴发布了首款未来服务概念车DiDiNeuron、两款自动驾驶核心硬件产品以及自动驾驶货运机器人KargoBot。5月份获得法雷奥投资,10月获广汽集团投资。长期寻求第二增长曲线,如今滴滴锚定了自动驾驶。有观点认为,相比起造车,自动驾驶能够彻底改变滴滴商业模式。
但自动驾驶业务同样烧钱,线下设备的研发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更不必说激光雷达、集成传感器等其他高技术的研发。百度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最初一辆车的造价高达200万元。
滴滴2022 年年报显示,在自动驾驶业务上,已组建由 900 多名领域专家组成的团队,并拥有一支由 200 多辆测试车组成的自动驾驶车队。数据显示,滴滴在自动驾驶领域累计投入研发费用达到了350亿元。其中仅2022年研发费用就高达95亿元。暂未落地的自动驾驶在为滴滴带来规模红利之前,仍是不小的烧钱业务。
另一方面,今年滴滴重提增长计划,据晚点LatePost报道,滴滴2023年预计调高 0.8% 的补贴额,司机和乘客端的补贴约为平台总收入的14%,调高0.8%相当于滴滴在补贴上需要多花15亿元,补贴总额或超266亿元。同时,滴滴在重点城市更强调市场份额,对毛利的考核降低。
回归主业,重提增长
今年1月,滴滴官宣恢复上架,又一次踏入网约车战场的滴滴,面对的是更激烈与复杂的市场环境。交通运输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全国共有网约车平台298家,相较于滴滴下架时新增57家,增幅达到24%。
滴滴空缺带来的巨大市场很快生长出自营类、聚合类以及自营+聚合三种不同的平台模式,滴滴市场份额也由90%降至70%。在这期间,高德的日单量由2021年的230万翻了两倍多至2022年的700万单。
也因此,滴滴重提增长或许是迫在眉睫,今年八月滴滴和小鹏官宣合作,放下了烧钱的造车业务,重心回归网约车。
据晚点LatePost报道,滴滴近期重提三年前的增长计划,对未来三年制定了日单量的增长目标。其中,2023年中国出行业务日均单量计划增长45%,2024 年、2025 年分别增长10%至15%。
对于该目标,有一位滴滴员工透露,内部的共识是达成该目标不是太难,其中一方面是基数较低。
在滴滴提出“0188”增长策略的2020年和2021年,其中国出行业务日均单量分别为2123万单、2600万单,而该增长计划的目标是中国出行的四轮车业务需要承担5000 万单。但疫情叠加下架原因,滴滴距离该目标越来越远。
与“0188”计划相比,滴滴今年提出的增长计划则显得没那么激进。滴滴今年一季报显示,2023年3月国内出行日均单量达到2820万,同比增长42%。2023年二季度滴滴的日均单量增长到2940万单,6月日均单量超3000万单。
名爵mg7新车价
财报并未披露日均单量的增幅,但数据显示今年滴滴中国出行单量26.74亿单,同比增长47.7%,以此推算去年6月日均单量约在2000万单左右,因此,2023年上半年的单量增幅是在其增长目标45%左右。如顺利按照增长计划推进,滴滴将于2025年达到日均4000万单。
今年以来,滴滴加大补贴力度招揽生意,在用户侧一方面通过“滴滴567”、“滴滴9块9打车”等优惠活动吸引消费者。也通过推出免佣卡、远距离接驾补贴以及特惠快车“一口价”开启实时计价等方式讨好司机。
有滴滴用户坦言,很久没有在滴滴用过这么大额的券了,甚至有过一两次直接免单的体验。据悉,滴滴的补贴重点范围由北上广深和杭州等新一线城市,扩大至一、二线城市,重点城市数量增加至30座。与此同时收缩了在二、三线和更低线城市的补贴规模,资金着重投入30座重点城市。
有相关人士告诉科技,网约车能够利用低价策略引来的用户增长部分来自于以公共交通出行为主的对价格敏感的客户,但增量用户很有限。此前科技也了解到网约车目前已呈现司机饱和单量减少的现象,去年一年网约车司机新增超100万人,但用户减少了1500万人。
iphone13 256g最低报价
谷歌pixel现状
长期面临合规问题
2021年滴滴在美股上市时,在招股书中披露了出行业务的三大固有风险:一是定价模式遭到外界质疑,可能被迫调整;二是车辆与司机的合规性面临监管压力。三是面临着来自现有、成熟和低成本替代品的巨大竞争。
一方面,定价模式长期遭受质疑,滴滴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收入取决于用来计算用户票价和司机收入的定价模式,该定价模式已经并将继续受到挑战”。时至今日,网约车平台过高抽成已倍受争议,今年4月,交通部发布《2023年推动交通运输新业态平台企业降低过高抽成工作方案》,推动主要网约车平台公司降低平台过高的抽成比例。
而在合规层面,滴滴员工告诉科技,虽然滴滴努力在推进双证合规,但办理双证的要求严格,“司机要获得人证,要有社保、工作居住证或是本地户口。”对部分城市的司机而言,很难实现。
也有司机告诉科技,如车要办理车证需要转为营运车辆,这意味着十年后会强制报废,车子的保险费也会提高。同时他也表示,在注册成为滴滴平台网约车司机时,平台仅要求提供驾驶证、行驶证,没有对“网约车双证”作出要求或风险提示。
今年10月,据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统计,在订单量前10名的网约车平台中,订单合规率最高的是享道出行,最低的是花小猪出行。在订单量前10名的平台中,按订单合规率(指驾驶员和车辆均获得许可的订单量占比)从高到低排序,滴滴出行与花小猪出行位列9位与10位。
2021年12月3日,滴滴宣布启动美股退市并开启港股上市。但2022年3月有消息传出滴滴已暂停港股上市流程。在当时,有报道称,港交所希望滴滴在其运营的100个大城市中至少有70%-80%是完全合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