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的时候,我们应把自己定位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而不是旁观者。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庐山的云雾》语文听课记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听课对象:三「1」班 XXX
听课内容:《庐山的云雾》 第2课时
过程:
一、复习巩固: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庐山的云雾》这一课,读课题,读出吸引力。 生:「有感情地朗读」
停薪留职合同到期后能否续签
复习生字词。「字的结构、部首、读音」
增光 添 彩
「上大下小」 「下半部分勿写成“小”」
笼「注意读音」“返”的第4笔
遮 半包围结构
师:课文介绍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
生:千姿百态、瞬息万变「变化又多、又快、又美」。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庐山云雾的特点吗?
生:「畅所欲言」
二、质疑、引导学生学会品文的方法。
师、你觉得这节课我们该解决哪些问题?
生:1、作者是怎样把这两个特点写明白的?
2、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三、精读课文:
师:读课文,作者是怎样把庐山云雾的特点写清楚的?
第一小节:
生:庐山有高山,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有云雾,景色十分秀丽,在这众多美妙的景色中,作者最喜欢的是云雾,从“尤其”可以看出来。
“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体现了庐山云雾的神奇美,人们漫步山道有虚无缥缈的感觉。
「教师补充词汇:缭绕、腾云驾雾、飘飘欲仙」
店面转让合同
师:读完这一小节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仿佛自己如临其境。
师:读好这一小节,读出美。
第二小节: 「千姿百态」
生:这一小节,作者用了大量的比喻手法,句式基本相同。
山头的云雾「像白色绒帽」
半山的云雾「像一条条玉带」
山谷的云雾「像茫茫的大海」
遮挡山峰的云雾「像巨大的天幕」
庐山的云雾,美不胜收。
写作顺序由上往下。
师:你最喜欢哪个位置上的云雾,为什么?
生:「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分句,并谈谈喜欢的理由,说说自己的感受。」
师:仿照书上的句子来说说别的位置的云雾。
「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教师对学生的错句进行纠正,适当补充词汇。」
「读第二小节」
第三小节:「瞬息万变」
生:这一小节,作者运用了一些词语,突出变化的快:
“眼前的--刚刚还是--转眼间”
“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
师:这“一缕轻烟”“九天银河”“白马”“冰山”都是作者的想象,你能像作者一样展开丰富的想象,仿照他的写法也来说说云雾的瞬息万变吗?
生:「展开合理的想象,说好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小节。」
四、揭示中心:
师: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呢?
生:希望有更多的人去欣赏庐山云雾的美景。
体现出作者喜爱庐山的云雾,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五、板书:
山头 绒帽
千态姿态 半山 像玉带
庐山的云雾山谷 大海
奇丽瞬息万变 眼前 刚刚
转眼间
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 又变成
评:这堂课的教学中,李老师自始至终都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质疑部分便慢慢指导学生该如何来品味一篇文章,让学生通过以往地学习自己探索出品文的方法,而并未采取繁琐地讲解。在接下来的授课中,通过启发、点拨,让学生充分地想象、概括、说话、读书,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你能像作者一样展开丰富的想象,仿照他的写法也来说说云雾的瞬息万变吗?”。此外,李老师还注重学生语言、词汇的积累,补充好词、纠正学生的语病等等。学生学得带劲,课堂气氛十分活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