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米50秒19、100米11秒35、武装五公里越野19分42秒……新疆军区某装甲团组织军事体能大比武,入伍半年的列兵许博,以“4个第一、3个第二”的成绩,抢占了该团个人奖牌榜第一的位置。
一问才知,小许入伍前就读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以体育特长生身份入学。围观的战友还没把“原来如此”四个字说出口,小许先开了腔:“军事训练不是竞技体育,且军营里高手如云,如果我一直靠着体育特长生的身份吃老本,根本拿不了这么多第一。”
而刚入伍时,小徐可不这么想。
“高中那会,我打破了所在城市的3项短跑纪录。大学时,哈尔滨市篮球3人对抗第二、黑龙江省第七届大学生运动百米第六也被我收入囊中。”刚到新兵连,小许自我介绍时,总喜欢把之前取得的成绩摆一摆。翻完新兵连发放的《军事训练目标手册》,小许无比轻松地甩出一句:“这些训练课目对我来说都是小菜一碟。”
ipad mini usb c
“不做准备活动,我也照样拿第一。”没多久,新兵营组织入伍课目摸底比武,小许立刻报名参加拿手课目:100米跑。赛前,他自信满满,不仅准备活动懒得做,还主动请缨跑第一组。然而,誓在夺冠的他,竟然以0.21秒之差屈居第二。
紧接着,各种“打击”接踵而至。看着轻松的训练课目,按照实战化要求训练起来却让小许吃尽了苦头。第一次实弹射击,小许5发子弹仅打出25环,不合格。手榴弹投远,他的成绩总是在28米左右徘徊。练习战术,爬低桩铁丝网时,由于姿态过高,背部被铁丝网划出一道深深的伤口。“这要是在战场上,你已经被敌人的子弹打中了!”新兵班长一边给他止血一边“批评”。一次8个课目连贯考核,小许不注重分配体力,两个课目不合格。随着入伍时间的增加,小许发现,自己的军事技能和上肢力量并不比同年兵出色。
“这些年部队优化兵员结构,像你这样优秀的大学生入伍非常多,有几个和你一样的体育特长生入伍前甚至在全国比赛中拿到过名次。但要知道,校园训练注重竞技,主要针对特长练;军事体育则以打赢为目标,更加注重综合素质。”训练场上的屡屡败北和新兵班长的一席话,让小许认识到“强中自有强中手”,自己距离“实战”要求还很远,“优越感”荡然无存。
每天长跑、每日负重、每晚“加餐”……自此,小许在军事训练上,谨记“实战”二字,开启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拼搏模式。
练习战术基础动作,小许在砂石地、戈壁滩上一趟一趟爬,低姿、高姿、侧姿反复切换,不仅手腕、胯部、膝盖上增加了一块块淤青,胳膊肘磨破后结的血茧子还和衣服沾到一起,脱衣服时疼得他呲牙咧嘴。
为了练好据枪,小许不仅利用步枪射击模拟软件进行了近千遍练习,每次训练还要趴到胳膊酸痛,肘部麻木,视觉模糊才停止。基础动作练扎实后,为了适应“实战”的紧张节奏,他每次练习瞄准前,都要先来个百米冲刺,紧接着在急促的呼吸和心跳中,快速寻找目标。
在提升上肢力量方面,小许通过咨询大学专业老师,针对不同肌群为自己制定了更加科学的练习方法。除了每天定量练习俯卧撑、双杠臂曲伸、引体向上,还有针对性的练习杠铃卧推、哑铃划船、平卧举杠铃等动作。
康宁最新玻璃
步枪射击,10发子弹95环;手榴弹投掷,一出手35米;战术基础动作,25秒轻松拿下……小许每天的精疲力竭,换来的则是所有训练课目全部达到良好以上的成绩。新兵连下时,他将新兵营“十佳训练尖子”水晶奖杯攥进了手里。
下连一周,小许就因为体能训练方法科学有效,又怀揣“体育教练职业证”,被连队任命为体能教练。
虽然戴着列兵衔,但小许按照“运动生理学”抓起连队体能训练可毫不含糊。他利用所学的专业体育知识,结合军事体育特点,为连队每名官兵制定了“军事体能训练套餐”,他提出的“出汗多不代表强度大、时间长不一定有效果”理念,让连队体能训练走出了“盲目堆时间、上强度”误区,还让战友们学会了通过“心率检测”来判断训练强度是否达标。
“引体向上发力肌群是斜方肌和背阔肌,俯卧撑则是肱三头肌。所以引体向上不合格,靠练习俯卧撑达不到针对性效果。”上等兵齐振疆引体向上只能拉两个,小许为其制定了“哑铃划船”“杠铃硬拉”等辅助训练方法,锻练其斜方肌和背扩肌。现在,他的引体向上已合格。
“5000米跑一味靠量突破,膝盖容易受伤。应通过间歇变速跑,先强化心肺功能。”为了让5000米跑不合格的官兵找到科学训练方法,小许将5000米分成8段,采取“全力冲刺400米,慢跑30秒降低心率,再全力冲刺800米,再慢跑30秒”的间歇变速方式,强化心肺功能。上等兵彭涛说:“虽然这样训练很折磨人,但效果明显,自己的5000米跑成绩已经提升了1分07秒。”
现在,小许不仅实现了自己越来越好,还带着全连官兵在科学开展军事体能训练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作者:奎国发 赵治国 刘卓
摄影:范学龙
本期编审:杨彪
责任编辑:李胜子
解放军报社西部战区分社(微信号:jbcdfs)
本平台原创内容,转载请联系授权
公众号内容讨论群:385449001
投稿邮箱:xbzqf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