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建筑新规开始实施:关于建筑面积的新规定,该如何解读?
3月2日,有关《民用建筑通用规范》中一条相关条款有可能增加购房公摊面积的传闻成了热点。
建筑面积,是中国买房者绕不开的一个长期痛点,因为有一个长期处于灰色地带的公摊面积存在。
建筑面积通常包括使用面积、墙体占用面积、公摊面积,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是套内面积或实用面积。
美国、英国、韩国等是使用面积,使用面积=套内面积-墙体占用面积。
美国房屋面积,通常指带有生活功能的区域面积,如客厅、卧室、厨房、餐厅、书房等。
如车库、储藏室、走廊、阳台、地下室,包括内外墙体都是不包含在内的。
同样是买房,假设一个人在上海花单价6万一平米,买到了一套200平米的房子,总价就是1200万人民币。
那么他也可以在美国加州,花175万美元买一套面积200平米的独立屋。
两者的面积可能相差极大,因为中国算上建筑面积,可能200平米的房子最终实用面积只剩140到180平米之间。
美国独立屋由于只计算门内面积为主,自家门口的空地、屋子后面的花园可能都没计算,大概率会超过200平米,达到230平米甚至更多。
因此每平米的房价,最终上海会比加州高出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
在中国,公摊是一个无解难题。
不管大家有没有买过房,相信大家也都听说过公摊面积之说法。其实全世界几乎所有的住房面积,都是按照套内面积计算的。也就是说,房产证上就是实际使用面积,只有我们国家才有公摊面积这一说法。
而在国内,公摊面积甚至已经达到了20%-30%之间。也就是说,买100平米的房子,实际使用面积只有70平米-80平米之间,甚至有些地区的公摊面积已经远超这一数值。
3月1日,国家住建部开始正式实施新的《民用建筑通用规范》。
在发布公告的内文中,住建部还特地强调,现行工程建设标准中有关规定与本规范不一致的,以本规范的规定为准。
▲图源住建部
▲图源住建部
这是国家强制性标准,每一条都必须严格遵守。
《规范》共分六部分,涵盖建筑面积、建筑高度、建筑室外场地、建筑通用空间等众多方面。
其中引发热议的点,就集中在下面这个新规设定上面:
▲图源住建部
很多不负责任,喜欢标题党的自媒体,就抓住了这个点,进行各种解读,提出了诸如“公摊面积3月1日起增加”,“没盼到公摊取消,却等来外墙也算建筑面积”等等这样的观点,成功戳痛了长期存在于中国楼市的公摊痛点,引发了热烈议论。
随着舆论的发酵,甚至引发了国家住建部的下场辟谣:建筑标准新规增加公摊面积,系误读!
那么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建筑新规的实施是否会对后续购房行为增加隐形成本?
正好最近也有很多朋友,不管是现实还是网络,都向我提出了这个问题,所以,这篇文章,就将从专业严谨的角度出发,契合本人和本账号房地产领域的定位,和各位头条的读者朋友们,好好聊一聊这个建筑新规的相关内容以及后续可能带来的影响。
关注动向,把握本质,看清主线,研判趋势,指导行动。
本文已反复自查合规,不碰红线,语言平和公允,不带价值导向。
内容有依有据,分析理性客观。
硬核内容,错过不再。
以微见著,洞察先机,把握趋势,指导决策。
PS:
文章略长,内容的阅读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并且需要进行思考。
内容不求讨好所有读者,写作分享也是一个阅读群体和写作群体互相选择的过程。
每个人的认知层次不同,不做强求,这篇文章的内容不是什么大路货,也不是什么看完能够带来轻松愉悦精神满足的爽文,请结合自身需要和认知需求理性看待。
头条独家文章,抄袭搬运必究!(有看到抄袭搬运的读者朋友也请帮忙举报一下,原创标签只有在头条平台。感激不尽!)
(如果这篇文章在其它资讯平台被看到,不用怀疑,就是抄袭搬运,厚颜无耻)
选择大于努力,思维决定层次,是任何时代任何环境下的重要规则。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1
全新的《民用建筑通用规范》:外墙面层计入建筑面积,引发热议,是怎么一回事?
3月1日起,《民用建筑通用规范》开始实施。
不少人发现、其中对建筑面积计算的规则发生了变化,建筑面积要按照围护结构的外立面水平投影计算。
还强调对建筑面积的影响特别大。
和旧规相比,新规中的一条关于建筑面积的条文用词变动,引发了不小争议:
“3.1.1 建筑面积应按建筑每个自然层楼(地)面处外围护结构外表面所围空间的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在旧规中,这一条文的用词只是“外墙结构外围水平面积”。
▲图源住建部
争议点在哪呢?
就是在于这个外围护结构外表面所围空间。
在消防资源网版的新规文件上,内容增加了各条规定的“条文说明”内容。
该内容对“外围护结构”等进行了解释,也就是说,建筑外墙的设计完成面就是面积的计算线。
▲图源消防资源网版《民用建筑通用规范 GB55031-2022》
而旧规的条文说明中,建筑物的外墙外保温层,应按其保温材料的水平截面积计算,并计入自然层建筑面积。
而保温隔热层的建筑面积是以保温隔热材料的厚度来计算的。其不包含抹灰层、防潮层、保护层(墙)的厚度。
▲旧规条款
另外,此前的旧规中,装饰面、镶贴块料面层、装饰性幕墙等,均不计入建筑面积。
但在新规中,这一条已不见踪影。
▲旧规,图源住建部
▲新规,图源住建部
就集中在这个点上,互联网上出现很多解读和宣传。
即户型的外墙面层,包括找平层、保温层、抹灰层幕墙等,统统要全数计入建筑面积。
对于购房者来说,这就意味着公摊面积增加了。
▲各种新闻和视频,图源朋友圈/抖音
实际上,通过本人对行业内设计院单位,施工单位,以及房企测算部门来看,这样的解读,是不对的,或者说片面解读的。
这个新规是建筑规范,不是房产测绘规范,房产证上的建筑面积是按照房产测绘来进行的。
也就是说,这个根本没有增加买房的建筑面积,不会增加购房成本。
当然存在一定的歧义,建筑面积的增加,或许不影响套内面积的测绘,但会对公摊产生影响。
毕竟经济社会,增加的成本总是要转移的,这个道理也说的过去吧?
从当下的字面解读来看,事实上在专业层面出发,是存在一定分歧观点的,因为是最新规定,在报建,报批,以及面积备案和预售审查等等过程中,还没有现实案例,实事求是的来说,后续是需要住建部或有关部门出面来解读,并且以现实项目进行案例落地示范的。
但是在官方定调以前,对于这个公摊面积增加的结论,没必要过于焦虑和过度热议。八字还没一撇的事情,任何的情绪都是没有意义的。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2
看清关键:建筑新规对谁的影响最大?
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民用建筑规范对谁的影响最大?
从房地产行业从业角度出发,包括房地产经济系统中多个角度的观点来看,实际上是存在一个共识的:所有规范类文件,对于房地产开发和设计院影响最大。也最直接。
这里分享一个案例:引用了搜建筑住宅产业研究院院长郑新洪先生的解析。
该院长以某小区,原建筑面积为504.92㎡的18层住宅为例。
真石漆体系厚度一般在18-20mm左右。
▲图源图图规范
执行新规后,该住宅的建筑面积算法,每层会增加2.85㎡,每栋增加51.3㎡。
如果该小区建筑面积有10万㎡,那新规下,建筑面积的计算大约会增加500~600㎡,看似影响不大。
▲图源图图规范
如果是幕墙体系的住宅,那新规的影响就要大得多了。
幕墙体系做法,厚度一般会考虑200mm,这样体系比较完整。
▲图源图图规范
同样以上述住宅楼为例,那么每层增加的建筑面积将达到14.26㎡,每栋增加256.68㎡。
以10万㎡小区来说,增加的建筑面积计算会达到3000㎡左右。
▲图源图图规范
这样的变化,对于开发与设计来说,难度都有不小的提升。
尤其是高端住宅,在选择外墙面时,可能会更为慎重。
例如可能会用仿石贴片等,来替换石材干挂、干挂铝板等产品,以减少厚度以及建筑面积,节约成本。
有甚者,也可能直接放弃幕墙设计,直接采用真石漆涂料,或者催生出另类的新颖产品。
那对于开发商销售部门,以及购房群体来说,会有影响吗?
有,但是是属于那种见不到摸不着,只能接受的间接影响。
产品都设计好,规划好,建筑好了,作为终端市场的供需两端,实际上没有多少直接影响。
这个很好理解吧?就像饭店里面端上来的菜,菜单有价格,至于成本,原材料,配料还有厨艺,实际上消费者并没有办法决定。
最终还是要回到市场进行验证:菜好不好吃,生意有没有影响,总是要吃过才知道。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3
影响分析和趋势研判:关于“公摊面积”的未来分析和中国住宅规划设计的变革研究
为什么这个建筑新规会引发热议?
说到底,还是公摊面积这个痛点,甚至是槽点的存在。
一直以来,在公摊里面藏着太多的猫腻和腐败,而且水很深。是中国房地产经济系统里面的灰色地带。
购房者买了房子,但房子的面积不可能100%都属于自己的,开发商还需要画一块地方作为公摊面积,但购房者根本不可能知道有多少公摊面积,这都是由开发商自己测量的。这样一来,在公摊这方面就有了“灰色滋生”的土壤。开发商可以说你的房子公摊了15平米,也可以说公摊了30平米。
中国楼市,长期以来,公摊面积没有统一标准,也没有设置上限,完全是开发商“一言堂”。即使业主提出质疑,但也无力与开发商对质。因为需要由专业机构来测量公摊面积,普通家庭负担不起这笔费用。就算我们请来机构测量了,但开发商也不可能承认。
这就是不透明的一个利润空间,别否认,就连房地产行业自己都没办法洗白这个结论。
此外,一些开发商也会利用公摊面积来进行重复收费。例如本该属于所有业主的地面车位的产权,但长期以来却被视为公摊,被物业和开发商占用,而开发商又反过来向业主收取停车费。电梯也包含在公摊里,但在电梯里的广告费,很多物业都会拿来自用,而不分给业主。在种种不公下,业主无力抗衡,只能吃哑巴亏。
所以,新规实施以后,引发热议,非常合理:
“外墙面层均计入建筑面积”是什么意思?到底是不是增加公摊面积?
如果增加了,是不是室内面积就减少了?减多少?这是不是变相地涨价了?
也还有网友表示,此前一直强烈要求取消公摊面积,苦等了很多年。
现在倒好,一个市民没看懂的新规出来,没提取消公摊就算了,还有可能是在增加公摊面积,压力山大。
毕竟公摊这个事情困扰了广大购房者多年,也不讲清楚新规是否和公摊面积有关。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大众都往“增加公摊面积”上去想了。
有一说一,不管是从市场情绪管理的角度,还是从行业持续发展的角度,中国房地产的公摊面积设定,退出历史舞台,是必然趋势。
不过话说回来,经济社会,商人逐利,追求收益,无可厚非,公摊取消不是关键,成本能不能降下来,才是关键,大家明白我说的是什么意思吧?
土地成本,按照很多外行和自媒体,甚至公开信息来看,差不多40%,实际上,远远不止,这个不多展开,地产行业同行应该有共鸣,那么很现实,如果能够成本上让出一部分,开发商何必要顶着争议,风险和骂名,在公摊面积上去动心思呢?
站着挣钱,想法很美好,现实不容易。
图片来源:网络
而建筑新规每一次的变化,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未来或许会是一场产品设计的“革命”。
这一次的新规可不止提到了上述讨论的那一点。
例如新规中提到,阳台建筑面积应按围护设施外表面所围空间水平投影面积的1/2计算。
当阳台封闭时,应按其外围护结构外表面所围空间的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而旧规则是以主体结构为基础,来进行相关确定。
也就是说,新规后,阳台面积无需受结构确定,需看“阳台封闭”的状态来确定。
阳台不封闭算一半,阳台只要是封闭的就算全面积,与剪力墙的布置无关。
▲图源住建部
这一规范对住宅阳台设计影响较大,未来开敞式阳台或将大量出现。
另外,旧规规定结构层高在2.20m以下的,按1/2面积计算。
新规则是结构层高或斜面结构板顶高度在2.20m以下不计算建筑面积。
这会促进未来户型的创新。
大概就是这样的一个情况。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写在最后:
尊重事实,从实际出发,看清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价值
文章最后,对这篇文章的内容进行一个总结性复盘:
上述规范是民用建筑的通用规范,不是房产测绘的规范,对房屋面积测绘这块基本没影响。
房产测绘规范目前还是原细则执行,没有变化。
此外,老项目按老细则执行,新项目参照新规定,所以对于买房人房屋面积没有影响。近期购房的朋友也不用担心交房后出现房屋面积按新规执行、公摊增加的情况。
新政策对新项目的住宅公摊面积影响不大,主要是阳台面积如何计算方面,对购房者有些影响。
新规存在市场磨合期和案例示范过程,所以关于新规对终端市场的影响,稍安勿躁,建筑不可能一成不变,每一个细微的调整,都会引起产品的更新。而新规未来会促成哪些影响,还是交由时间去解答。
荣耀v8pro平板为什么没有发布通知
其他相应的规定是否会衔接,还得看新规造成的市场影响和磨合期出现的一些问题。
关于公摊面积是否会产生变化,最关键还得看测绘的规定。
网络上确实有些信息是真真假假的,但大家也不要人云亦云,看到了不过脑子就转发评论。这样很容易误导真正有需求的人,做出不合理的判断。
总之就是:新规伊始,存在解读分歧很正常,稍安勿躁,静候官方解读和现实案例示范,不要被一些不专业,以博流量为目的的垃圾内容,给带了节奏。
直白粗暴,专业硬核。
以上,就是对3月1日起,最新实施的《民用建筑通用规范》相关热议话题,进行的专题解读和分析讨论内容,和各位读者朋友们,进行一个友好的交流和分享。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正文,来自@熊猫贝贝小可爱
交个敢说真话,会说实话,善于观察的年轻人朋友,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