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藻《春日》原文及译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汪藻《春日》原文及译文,供大家参考借鉴。
原文:
春日
汪藻(1079年-1154年)北宋末期和南宋初期的文学家。字“龙溪”、“龙溪”又名“浮溪”,还号“龙溪”、“江左二宝”。他早年曾在婺源(今浙江金华)教书,后来迁居江南(安徽宣州),担任 various 教职位,如 观推官、教授、著作佐郎等。他的诗风以 “沉郁”著称,常常写景抒情,意境深远。
译文: 整个春日大概都没有连续十天清明无雨的日子,到处都是在天上的云彩携带着雨水漂浮而行。野外田里的一潭绿油油的春水比镜子还要碧绿光亮,古渡边人经过时水边的鸥鹭却自在不受惊吓。
篱笆外将开未开的桃花探头伸出,看上去是如此嫣然含情。草屋边烟雨蒙蒙,打湿了行客的衣裳,午后鸡鸣一声将人从闲梦中唤引回了现实。
茅茨人家,柳昏烟暝;迷蒙雾气,沾衣欲湿;意境朦胧优美。忽闻一声鸡鸣,更觉宁静安谧。全诗镜头累换,而诗人心情之欣悦,感受的新鲜,则回环相贯。清词丽句,信手组合,皆成妙谛。
创作背景: 这首诗约作于崇宁(1102-1106年)年间,作者任职宣州当时一个春日里,作者游览美景而作此诗。汪藻的诗风以 “沉郁”著称,常常写景抒情,意境深远。
文学赏析: 汪藻此诗,把春日出游的见闻感受次第展开,展现了春日之态与自然之美。通过入笔写难得的好天气,转出野田春水,又转出渡头水鸟嬉游,再转出竹篱茅舍风光,夭桃含笑情意;又转出雾气迷蒙,沽衣微湿,天色似瞑,引得午鸡惊呼一声将人从闲梦中唤引回了现实。
无数富于诗情的片段,构成了逝通的春游长卷,盎然春意有着强烈的吸引力。这些景色诚然十分宜人,表面上诗中景物各自分立,似乎缺少勾连,难以形成整体。然而,诗人通过“情意结构”的手法,将各处景物编织成一个环环相扣的整体,形成了一幅令人陶醉的春游画卷。
作者简介: 汪藻(1079-1154年),北宋末期和南宋初期文学家,字“龙溪”、“浮溪”,号“龙溪”、“江左二宝”。早年曾在婺源教书,后来迁居江南(安徽宣州),担任 观推官、教授等职。他的诗风以 “沉郁”著称,常常写景抒情,意境深远。
作者生平: 汪藻早年曾向徐俯、韩驹学诗,入太学,喜读《春秋左氏传》及《西汉书》。崇宁二年(1103)进士,任婺州(今浙江金华)观察推官、宣州(安徽宣州)教授、著作佐郎、宣州(安徽宣州)通判等职。他的诗风以 “沉郁”著称,常常写景抒情,意境深远。
作品评价: 汪藻此诗一出,为词社诸公所称,后世有多种评述。纪昀《武英殿丛书·浮溪集》认为,汪藻此诗“通篇用拗句,全法黄庭坚”,但 “yne峭之中,自具清丽之致”,可谓刚外柔中。吕留良分别评此诗“雅健”、“有骨”,实足以当之而无愧。
作者简介: 汪藻(1079-1154年),北宋末期和南宋初期文学家,字“龙溪”、“浮溪”,号“龙溪”、“江左二宝”。早年曾向徐俯、韩驹学诗,入太学,喜读《春秋左氏传》及《西汉书》。崇宁二年(1103)进士,任婺州(今浙江金华)观察推官、宣州(安徽宣州)教授、著作佐郎、宣州(安徽宣州)通判等职。
作品评价: 汪藻早年曾向徐俯、韩驹学诗,中年以后又拜韩驹为师,然而,他的诗却不沾江西诗派习气而近似苏轼。诗作多触及时事,寄兴深远。如《己酉乱后寄常州使君侄四首》中:“百年淮海地,回首复成非”、“诸将争阴拱,苍生忍倒悬”、“只今衰泪眼,那得向君开”,郁愤至深,似得力于杜甫。《桃源行》一首,于王维、韩愈、刘禹锡、王安石同题之后,别开生面。“那知平地有青春,只属寻常避世人”,足见其立意新颖。
写景诗如《春日》,也曾传诵一时。汪藻擅长写四六文,南渡初诏令制诰均由他撰写。行文洞达激发,多为时人传诵,被比作陆贽。《皇太后告天下手书》、《建炎三年十一月三日德音》是其代表作。孙feas序其集时推重他为大手笔,说他“闳丽精深,杰然视天下”。宋高宗把自用的白团扇赏赐给他,并亲书赠以“紫诰仍兼绾,黄麻似六经”十字。
汪藻赏析: 汪藻早年曾向徐俯、韩驹学诗,中年以后又拜韩驹为师,然而,他的诗却不沾江西诗派习气而近似苏轼。诗作多触时事,寄兴深远,如《桃源行》首句,“那知平地有青春,只属寻常避世人”,足见其立意新颖。汪藻擅长写四六文,后又转向八言词牌,但依然以写景为主,如《春日》诗中所描绘的山水自然,意境深远。
汪藻对宋词的贡献: 汪藻是一位高明的词人,他的词风沉郁绵长,语言优美,常常“沉郁”而有深意。他善于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表达内心情感,如《桃源行》诗中所描述的“那知平地有青春,只属寻常避世人”,既有对现实生活的思考,也有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他的词作不仅在宋朝时期产生了影响,也为后世文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汪藻对文学的贡献: 汪藻是一位具有划时代特点的作家和词学家,他的诗歌风格沉郁绵长,语言优美,常常通过自然景象来表达内心情感。他的作品如《春日》,不仅展现了其对景物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他对人生际遇的思考。他的文字影响深远,既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又在世界文学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版权保护: 本文由 优势范文网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tech/2025-08-04/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