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媒体评论

苹果的数据保护服务,目标客户是斯诺登?

发布时间:2022-12-12 02:37:20  来源:互联网     背景:

12月7日,苹果推送了iOS16.2的RC版本(准正式版)更新,其中包括了三项“端到端”的安全功能升级:iMessage联系人密钥验证,Apple ID安全密钥功能,以及iCloud高级数据保护功能。苹果官方宣称这三项功能旨在防止云端数据受到威胁。

与苹果此前采取的数据安全措施不同,端到端的加密保护几乎可以完全屏蔽第三方,即使用户被监听,或信息、数据被截获,攻击者也很难破解其中的内容。

iMessage联系人密钥验证(iMessage Contact Key Verification)可以在双方均使用此功能的情况下,将联系人双方的短信进行端对端加密,保证信息只有发信人和收信人可读。

当iMessage受到监听时,将提醒用户:一个未识别的设备可能已经添加到对方的账户中

Apple ID安全密钥(Security Keys)是Apple ID现有的设备间双重认证的升级,新版本允许用户通过第三方硬件,对设备进行加密,给自己的账户加一道防护。

iCloud高级数据保护功能是iCloud+的一项增值服务,目前仅对美国的Apple Beta版软件计划用户提供服务。在默认情况下,iCloud会对所有用户的14个敏感数据类别进行端到端加密保护,包括iCloud钥匙串中的密码和健康数据。对于启用高级数据保护的用户,则会对包括iCloud备份、备忘录和照片等的23个项目进行加密。

这些加密功能未涵盖的主要iCloud数据类别包括:iCloud邮件、通讯录和日历,因为这些数据需要与全局电子邮件、通讯录和日历系统互操作。苹果在公告中称,即使在云端出现数据泄露的情况下,该服务也会保护大多数iCloud数据的安全。这项增值服务预计将于年底前在美国上线,并于2023年初开始向世界其他地区推出。

什么是“端到端”的数据加密?

端到端的加密手段,就是信息和数据的解密规则只存在两个短信联系人之间,或用户设备与云之间,就像电影“风语者”那样,加密内容只有收发两端读得懂,别人看不懂,即便第三方截获了数据,也无法解码,从而保证了数据安全。

其实,苹果的这波iMessage加密已经在同行竞争中落后了一步。不久之前,扎克伯格在自己的Instagram上发文说他的WhatsApp采用了端到端的加密,比iMessage更安全。

一般来说,端到端的加密手段对计算资源有一定的要求,会对系统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运行成本也会相对高一点。不过,这对今天的云计算水平来说并不是难以普及的技术,但个人信息加密技术的推广似乎受到了一些来自美国政府的压力。

2015年底,在美国南加州发生的一起枪击案中,美国联邦调查局(FBI)曾带着法院调查令要求苹果协助解密嫌疑人的手机,并希望苹果在今后的系统中为执法机关预留后门程序,遭到苹果的拒绝。2016年初,苹果就此事利用舆论武器,快速抢占道德制高点,完爆了FBI一把。

虽然FBI最终妥协,并通过第三方手段破解了这部手机,但苹果似乎并没有因此事交恶美国的执法机构。2020年初,路透社的一则报道称,苹果曾有过在iCloud上大规模推广端到端通信数据加密的计划,但在FBI的反对下,推进缓慢。该报道还提到,2019年上半年美国执法机构凭普通法院调查令,在1568起案件中从苹果获得了完整的设备备份或其他iCloud内容,涵盖约6000个帐户。

对于苹果公司的此次升级,FBI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那就是反对!

华盛顿邮报援引的一份FBI声明中称,FBI仍然大力提倡提供“设计合法访问”的加密方案,以便“获得法律命令”的科技公司可以解密数据并将其交给执法部门。FBI表示,他们将“继续深切关注端到端和仅限用户访问的加密构成的威胁”,并坚称这阻碍了FBI保护美国人免受网络攻击、暴力侵害儿童和恐怖主义等犯罪活动的能力。

数据加密,保护的是谁?

端到端加密手段正在成为一种趋势,被越来越多科技公司采用。

12月7日,苹果公司发布了一份报告称,消费者的云端数据正面临日益严重的威胁。该报告指出,2013-2021年期间,数据泄露总量上涨了超过两倍,仅2021年就在全球范围内发现了11亿条个人数据泄露。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开始通过端到端加密的手段来应对日益增长的数据安全威胁。

有手机通讯业内人士告诉虎嗅,数据安全的威胁对不同用户来说也不尽相同。对于普罗大众来说,可能更关心的是隐私安全,比如个人信息、浏览数据、私密内容等会不会泄露给第三方。这其实并不完全是安全防护的范畴,例如对浏览数据的追踪就属于系统、App对用户隐私保护的问题。

研究指出社交网络让电邮用户数量大幅减少的原因

如果只谈数据安全,在防止网络攻击方面,目前的手机安全防护能力对于普通个人用户来说完全足够。毕竟普通人的攻击价值不高。但是面对有明确政治目的、经济价值的外部攻击时,普通手机的防护就完全不行了,个人用户的信息基本上处于完全暴露状态。加密传输iCloud、iMessage等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意义有限,但是对于特殊人群就不一样了。

苹果也表示,绝大多数用户永远不会成为高度复杂的网络攻击的目标,但端到端的加密功能为那些可能成为被攻击者的人,提供了重要的额外安全防护。

银联在线支付网站

苹果在公告中称,苹果设备具备直接内置在定制芯片中的安全性,设备加密和数据保护,锁定模式等功能,为记者、人权活动家和外交官等用户提供了极端的可选安全级别。安全密钥功能则是专为经常因公共个人资料而面临在线帐户协同威胁的用户而设计,例如名人、记者和政府成员。

这样的功能被FBI强烈反对也在情理之中,毕竟对于全世界各地的执法机构来说,数据加密功能保护的信息不仅涉及名人、记者、政客、民权运动人士,还可能会保护罪犯和恐怖分子。

“如果异常先进的对手(例如:国家赞助的攻击者,state-sponsored attacker)成功突破云服务器并插入自己的设备来窃听这些加密通信,启用了iMessage联系人密钥验证的用户之间的对话会收到自动警报。”在苹果对iMessage加密功能的解释中提到了“国家赞助的攻击者”,这似乎有意无意地映射了曾经由美国国家安全局主导的网络监听监控项目“棱镜计划”,而披露该计划的政治异见人士斯诺登,可能正是这项端到端加密功能保护对象的代表之一。

2020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博览会主题

斯诺登/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普通人的隐私数据怎么办

除了保护数据安全,苹果在保护个人隐私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去年6月的WWDC21,苹果推出了iCloud+,提供私人中继(防止追踪的VPN)以及隐藏邮箱等服务。

在iCloud+之前上线的应用跟踪透明度隐私功能(App Tracking Transparency,简称ATT),则规定只有用户主动点击“授权同意”,App才能读取用户数据。在用户看来,这个更新无疑是“诚意满满”地保护消费者,但对那些拿着高额精准广告收益的互联网公司来说,等于是嘴边的蛋糕被抢走了。

苹果隐私政策刚刚上线,Facebook(Meta)就跳出来反对称,如果没有个性化广告,中小企业每1美元的广告投入所带来的销售利润,会下降超过60%。

不过,也并不是每个人都相信苹果真的在保护公众的隐私。2021年底,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苹果与Meta、Snap等公司已经达成合作,实际上放开了ATT隐私政策,只是没有公开。同时,在社交媒体上,亦有大量网友称自己的iPhone持续出现后台偷跑数据的情况,疑似是苹果正在抓取用户数据。

甚至很多用户已经开始担心自己成为手机的窃听对象,你可能也有过这样的经历:你在饭桌上刚刚和朋友聊过的商品,自动出现在小红书、淘宝、京东的精准推荐中,而在此之前你从未在手机上搜索过此类商品。

虎嗅也就这个问题询问了多位App开发工程师及智能硬件技术人员,了解到,App监听用户的前提是用户要在系统中开放麦克风的使用权限,目前Android和iOS均会在App试图获取这项权限时询问用户。而且,基于麦克风的App功能并不普遍,所以很多App并没有监听用户的能力。

“就算手机或者智能音箱真的要监听,得到的数据量也太过庞大,对于厂商来说分析处理这些精准数据的成本过高,商业转化价值太小了。”某智能音箱技术人员表示,市面上有很多成熟商业化的精准广告模型,厂商完全没必要通过电子设备监听来了解用户的喜好。

当然,单纯从保护隐私的行为上来看,苹果所做的工作值得肯定,甚至比多数同行都要优秀。但如果你尝试向下再想一层的话,既然隐私数据这么重要,那么苹果帮你保护隐私真的就只是为了提升产品竞争力吗?

还是说,苹果不希望将这些珍贵的用户隐私数据无偿地提供给其他人?

截至目前,我们还没有看到苹果在用户隐私数据抓取和利用方面的相关行动或规划,亦无从考证这样的猜测。


返回网站首页

本文评论
门槛高、落地难和伦理争议…“脑机”赛道枪响 想赢不容易
【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张思思 环球时报记者 赵觉珵】“脑机革命”已经到来了吗?技术狂人马斯克旗下的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近期在一场发布会上放出“大招”:该公司发布的...
日期:12-12
亏损加剧,贝壳如何“翻身”?_贝壳盈利能力分析
创始人辞世、房地产周期引发的地产经纪行业持续不景气、平台经济遭质疑、“中概股”监管趋严,贝壳该何去何从?文丨BT财经 毓言匆匆回港上市的贝壳,交出了首份半年报。2022年以...
日期:09-02
英伟达ai绘画_人人都能用的“AI 作画”,要成为英伟达的杀手锏?
如果说2021年是“元宇宙”的元年,那么2022年或许就是“AI作画”的元年。稍微对互联网热点有所关注的人都不难发现,最近,“AI作画”产出的作品似乎已经成了一股互联网风潮。这些...
日期:10-27
华尔街裁员大潮 高盛也顶不住了「高盛总部在华尔街嘛」
原标题:高盛也顶不住了文丨陶辉东来源丨投中网高盛也加入华尔街的裁员大潮了。根据多家媒体的报道,高盛正在着手进行大约500人规模的大裁员,约占高盛员工总数的1%。其实高盛在7...
日期:09-20
快递混战出海,谁能突出重围?
原标题:快递开启大航海时代深燃(shenrancaijing)原创作者 | 唐亚华编辑 | 沐风快递出海大战一触即发。8月26日,极兔宣布正式推出极兔旺宝服务,针对国内寄送至欧美的客户提供价格...
日期:09-28
联想小新好还是红米好_性价比不输红米的联想 是该在生态上好好下功夫了
如果我问你在如今做智能手机的几家厂商当中,生态做的最好的厂商是谁,差友们脑海中首先会想到哪个品牌,是小米、华为还是苹果?这三家应该是目前公认的,软硬件生态做得不错的手机厂...
日期:12-27
豆瓣9.0 这部年度科幻神作值得《三体》们学习_与三体媲美的科幻
摩托罗拉razr可折叠智能手机意识传云端康福瑞纸尿裤价格烧脑硬科幻iphone 13 pro 和pro max的区别今天你可能错过的大新闻...
日期:10-31
华为Mate50给花粉们出了一个难题_为什么华为mate50
包括可变光圈和卫星通信等技术的亮相,可以看出华为正在努力寻找差异化卖点,希望能够迎合和引导消费者的需求和关注点,但这显然并不容易,毕竟失去5G是一个过于沉重的打击。作者丨...
日期:09-08
击败了马斯克,LV老板却高兴不起来?「马斯克的老板」
登上神坛,就离泡沫破裂不远了撰文/ 陈邓新编辑/ 许 伟全球首富的变动,历来是互联网的焦点。近日,特斯拉股价持续低迷,市值跌破5000亿美元大关,马斯克的身价也随之缩水,将全球首富...
日期:12-20
2022年 电商渡劫
双十二结束之后,电商人今年的硬仗就算打完了。从另一个角度讲,冲业绩的机会也所剩无几了,下一个爆发点要等到跨年阶段揭幕的年货节。临近年终岁末,电商从业者们如何评价这命途多...
日期:12-17
美媒:iPhone 14已是中美共同创造产品 苹果难离中国「苹果日报 美国」
中国对iPhone开发越来越重要凤凰网科技讯 北京时间9月7日消息,据美媒报道,今年秋天,苹果公司将首次在中国以外生产部分iPhone旗舰机。对于一家已在中国建立了世界上最复杂供应...
日期:09-08
马斯克收购推特第一件大事,是把那个男人请回来?「马斯克收购推特第一件大事,是把那个男人请回来了吗」
许多人都被一张叫“川普祝贺马斯克收购推特”的声明刷屏了。这是从外网传起的截图,一路火到了中文朋友圈。内容写着,“川普表示,他将于下周一重返推特”。很多国外名人也纷纷转...
日期:11-10
量子测量问题是一个问题吗?_量子为什么不可测量
量子测量问题是量子力学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涉及到量子力学的本质,并且相关争论存在至今。物理学家各有不同观点,文本作者N. D. Mermin认为量子力学不存在测量问题:物...
日期:10-17
安卓版火狐浏览器 Firefox 107 默认启用 Total Cookie Protection 隐私保护功能
  11 月 15 日消息,所有使用 Firefox 浏览器的安卓用户注意了,Mozilla 即将带来一项重要的改变。在今天(11 月 15 日)更新的安卓端 Firefox 107 中,将默认整合 Total cookie P...
日期:11-18
手机也要安排上光追?联发科今年的芯片太狠了…「支持光追的手机处理器」
2022 年,可以说是联发科扬眉吐气的一年。推出的天玑 8100 和天玑 9000 在性价比和能耗控制方面都有不错的表现,性能释放也和当时高通的旗舰打的有来有回。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
日期:11-17
35个月超过瑞幸,这家咖啡有股“韭菜味儿”_瑞幸咖啡大涨
今年的咖啡赛道格外热闹,前有老品牌跨界联名,后有新品牌不断诞生。最近,T97咖啡直播间里的大嘴妹靠着喊麦成为带货界新晋红人。比大嘴妹更出圈的是该品牌的老板李潇,他曾扬言T97...
日期:11-08
把警告当耳边风 马斯克被爆强推付费认证导致推特失败_马斯克推特账户
凤凰网科技讯 北京时间11月15日消息,据科技新闻网站Platformer报道,就在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准备推出售价8美元的蓝V付费认证服务Twitter Blue之前,推特内部团队已经警告他...
日期:11-27
华为官宣“造车”,然而留给华为的时间只有7个半月了_华为“不造车”的承诺,快到期了
作者 | 飔痕导语:华为智选模式已经初获成功。接下来,华为会否撕下最后一层窗户纸、开始全面造车?从供应商,到全面主导近日,各大车企纷纷公布9月交付数据。引发市场广泛关注的,除了...
日期:10-28
Lightning接口“末日”降至,下个撬开苹果“城墙”的将是谁?
商业成功的基本法则到底是什么?互联网巨头说要“开放”,苹果公司告诉你是“封闭”。近日,欧洲议会通过的一则法案撬动了苹果公司坚固的“城墙”。这则由欧洲议会以压倒性优势投...
日期:10-12
35个月超过瑞幸,这家咖啡有股“韭菜味儿”_你如何看待今年的瑞幸咖啡事件
今年的咖啡赛道格外热闹,前有老品牌跨界联名,后有新品牌不断诞生。最近,T97咖啡直播间里的大嘴妹靠着喊麦成为带货界新晋红人。比大嘴妹更出圈的是该品牌的老板李潇,他曾扬言T97...
日期: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