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犬】
在iPhone 14 Pro系列上,苹果动刀砍掉祖传“刘海”设计,取而代之的是让人眼前一亮的“灵动岛”。
多方爆料显示,今年的iPhone 15系列依然是四款机型,但在机型设计上有些改变,将全系标配灵动岛设计,标准版iPhone 15将首次用上。
据The Elec报道,京东方在生产iPhone 15系列的OLED显示屏时出现漏光问题,因此很难参与6月左右进行的iPhone 15系列首批OLED面板的大规模生产。报道指出,漏光问题出现在京东方参与制造的iPhone 15机型。
由于苹果要求iPhone 15 OLED供应商使用边缘光阻隔(ELB)的设备,以防相机镜头周围漏光,但京东方无法成功使用这种解决方案,报道称京东方“似乎未能达到苹果要求的严格标准”。
根据预测,京东方生产的OLED显示屏最初将用于iPhone维修和翻新,而不是用于新机,至于LG或三星是否会接手京东方错过的OLED订单,可能取决于后者产能。
在iPhone 15系列上能否出现国产灵动岛屏,目前仍是未知。
据了解,今年1月,分析师郭明錤表示,最新调查显示,京东方已击败三星,获得iPhone 15与15 Plus大部分显示屏订单。若未来数个月开发与生产顺利,京东方将是iPhone 15与15 Plus最大屏幕供应商,供应比重约70%(三星比重约30%)。
对此,京东方董秘办人士回应称,公司在持续对苹果等客户资源进行拓展或加深合作,目前不便对单一客户信息进行过多透露,具体以公告为准。
国内电商发展状况
苹果近来一直从美国加州和中国派遣产品设计师和工程师到印度南部地区的工厂,帮助培训当地工人并搭建生产线。
虽然帮忙的很到位,但现实有点骨感。苹果供应商之一、印度塔塔集团(Tata)在豪苏尔经营的一家电子设备外壳工厂里,生产线上生产的每两个组件中大约只有一个能够达标,最终被送到苹果产品的组装商富士康那里。
与苹果设想中的零缺陷目标相比,这50%的“良品率”显然极其糟糕。两名曾在苹果海外业务部门工作的人士表示,该工厂正在制定提高工人熟练程度的计划,但要走的路还很漫长。
也正是这个原因,富士康加大了对国内的投资,以帮助来扩大和稳定iPhone的生产。据《南华早报》报道,富士康在郑州综合保税区租赁了一块土地花费1.97亿元人民币(2800万美元)。
富士康打算用它来建造智能仓库。这可能有助于富士康处理其工厂的库存,以及其在中国各地站点的整体库存管理。
另外,随着iPhone 15的到来,苹果国内代工厂都在积极扩招、扩产,来提前准备生产,而不是被印度制造耽误了大量的订单。
最近,iPhone 15系列的各种消息被提前曝光,全系四款新机的外观和详细三围尺寸都已经公开。
如传闻一样,iPhone 15系列实现了标配灵动岛,统一用上了感叹号挖孔屏。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形态在下一代可能就要被抛弃了。
据韩媒The Elec最新的一份报告显示,苹果仍然有望在明年采用屏下Face ID技术,其中强调苹果在确保外部光线能够穿透显示屏并进入TrueDepth摄像头系统所需的技术方面应该不会有大的困难。
另外,此前显示屏分析师Ross Young也表示,苹果将于2024年在iPhone 16 Pro机型上采用屏下Face ID,随后在2026年在iPhone 18 Pro机型上采用屏下Face ID和屏下前置摄像头。
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办的MWC 2023世界通信大会上,联发科全产品线实力参展,大放异彩。
天玑5G移动平台、Filogic无线连接平台、Genio智能物联网平台、Kompanio移动计算平台、Pentonic智能电视平台,每条线上联发科都带来了不小的惊喜,5G、毫米波、卫星通信技术也都有新的突破,还有不同领域、全球领先品牌搭载联发科平台的设备登场亮相。
天玑——
天玑平台方面,联发科展台上展出了vivo X90和vivo X90 Pro两款机型,生动展示了天玑9200移动平台的旗舰性能。
天玑9200集成多种前沿技术,助力终端厂商打造旗舰手机,例如让游戏画质更逼真惊艳的移动端硬件光线追踪技术,让画面显示更丝滑、更省电的Intelligent Display Sync 3.0可变刷新率技术,以及赋能终端提升影像能力的智能图像语意技术。
同时,联发科展示了基于天玑9000+移动平台的OPPO Find N2 Flip、传音PHANTOM V Fold两款折叠屏手机,基于天玑9000移动平台的OnePlus Pad、联想Tab Extreme平板电脑,产品形态更加丰富。
拥有高性能、高能效的天玑7200平台是今年联发科天玑系列的另一大看点。
它采用台积电第二代4nm工艺,CPU集成两个2.8GHz Cortex-A715大核、六个Cortex-A510核心,GPU采用Mali-G610,还搭载APU 650 AI处理器、14位HDR-ISP影像处理器Imagiq 765,并集成先进的Sub-6GHz 5G调制解调器。
天玑7200具备出色的AI影像能力、游戏优化技术,并支持4K HDR视频录制、2亿像素超高清主摄,5G下行速率最高可达4.7Gbps,还支持5G双载波聚合、5G双卡双待、双卡VoNR高清语音。
值得一提的是,Helio系列也迎来了新成员Helio G36,面向主流移动设备,集成八核Arm Cortex-A53 CPU,主频可达2.2GHz,支持90Hz高刷,支持AI相机增强功能的5000万像素主摄。
5G/毫米波——
5G不是一项固定的技术,而是有着长期演进的路线。联发科作为5G时代的领袖之一,在此次大会上率先展示了先进的接入流量导向、切换和拆分技术,简称ATSSS。
此前,联发科与德国电信合作,使用天玑9200旗舰芯片,率先成功完成了ATSSS 3GPP R16标准的概念验证,这项聚合的多接入连接技术可以进一步提升5G无缝连接体验。
作为在实验室中实现的首批关键用例,ATSSS接入流量切换功能可以满足在5G移动网络、Wi-Fi网络之间相互切换,从而保证稳定、高质量的语音和视频通话,拒绝断网,并适用于现有的蜂窝接入网络和Wi-Fi接入点。
毫米波方面,联发科与爱立信合作,展示了利用5G毫米波波束技术提高连接性能和可靠性的新方案。
联发科还与是德科技合作,展示了基于后者5G网络仿真解决方案的毫米波5G UltraSave省电技术,通过软硬件设计优化,延长了5G设备高速传输中的续航表现。
卫星通信——
卫星通信俨然已经成了智能手机的下一个制高点,无论芯片厂商还是手机厂商都在纷纷攻关。
事实上,作为3GPP NTN(非地面网络)标准的重要贡献者,联发科多年来一直在积极推动卫星通信技术创新,2022年8月就与罗德与施瓦茨公司合作,率先完成了5G NTN卫星手机实验室连线测试。
联发科与Bullitt合作,推出了基于3GPP NTN技术的两款商用智能手机,摩托罗拉defy 2和CAT S75,均采用联发科MT6825 3GPP NTN芯片组,支持Bullitt卫星通信服务,甚至可以连接地球同步轨道(GEO)卫星,可用于双向卫星通信信息传输、位置共享、SOS紧急呼救。
未来几年,联发科将推出多款基于3GPP 5G R17标准的卫星通信产品组合,同步发展IoT-NTN和NR-NTN技术。
其中,IoT-NTN技术支持低速率连接,适合信息传输,NR-NTN连接速率更高,可用于导航、实时通信、视频通话等。
总体而言,本次MWC 2023大展上,联发科秀出了全方位的雄厚实力,在智能手机、无线连接、物联网、移动计算、智能电视等诸多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案都让人眼前一亮。
三星手机货到付款
尤其是天玑移动平台多点开花,覆盖多个细分市场,为用户提供多元化的优质选择,5G技术更是继续精进,ATSSS打通了5G时代移动网络、Wi-Fi网络,毫米波技术也更加实用。
卫星通信已经成为当下热议的焦点,联发科持续多年在此领域耕耘,积累了丰富的成果和经验。此次展览联发科不但有技术、有产品,更展示了一个美好的未来,值得期待。
苹果5g 高通
注:以上综合资讯来源快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