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世界网消息(CWW)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第二空间,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我国围绕海洋强国进行了一系列战略部署,推动海洋强国建设迈上了新台阶。乘着海洋强国东风,智慧海洋蓬勃发展,为海洋领域可持续发展注入全新活力,成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天台园林设计效果图
中国大数据应用联盟官网
5月16日,“2024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之“智慧海洋论坛”在宁波举办,论坛围绕“构建智慧海洋新格局,开启蓝色经济新赛道”的主题,探讨信息通信技术如何为海洋强国建设注入活力,为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提供助力。
智慧海洋仍在初级阶段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正高级工程师康林冲介绍,2015年我国提出“智慧海洋”,2021年将其纳入《“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目前,智慧海洋应用场景对海洋卫星通信导航需求明显,然而我国中远海网络覆盖不足,同时受自然环境、覆盖范围、信号衰减等因素制约,海上通信服务能力较陆地薄弱,总体尚处于天基信息网、陆域互联网、移动通信网融合应用的初级阶段,“陆强海弱”“内强外弱”的情况较为明显。
智慧海洋建设难在何处?首先,数据回传是“卡脖子”难题,目前难以实现数据采得到、传得回、传得稳;其次,沿海、近海、远海、超远海等不同场景的通信能力各有差异,要制订安全、可靠、成本最优的方案,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最后,在超远海场景下通信网络仍不够健全,行业管理较为传统,亟待通过数字科技赋能转型升级。
为破解上述难题,业界已经开始了多方面探索。中国移动设计院空天地人才示范区技术总监曹天洋表示,中国移动依托“5G网络+卫星通信”搭建全海域覆盖的智慧海洋网络,面向沿海、近海、远海、超远海等场景,提出了针对性的网络覆盖方案。中国联通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智慧海洋军团首席专家亓帅表示,中国联通依托5G、微波、卫星等技术,实现全海域的“5G入海”;围绕“网、算、用”三个核心要素,依托“5G+”的海洋立体通信网络,进行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回传;通过“海洋智脑”和智算能力,打造全场景解决方案,助力智慧海洋产业发展。而针对超远海覆盖场景,新诺北斗航科副总经理陈杰文认为“北斗是可行方案”,目前新诺北斗航科结合边缘计算、大数据、AIS通信、“5G+北斗”等,面向海洋安全、海洋管理、海洋经济、海洋生态等可提供丰富的解决方案。
浙江省的成功经验
浙江是临海省份、渔业大省,宁波更是东海之滨的一颗“璀璨明珠”。在智慧海洋方面,浙江省和宁波市先行先试,取得了显著成效。
浙江省通信管理局党组成员、宁波市通信管理局局长干萌表示,宁波市将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创新技术融入智慧海洋建设之中,在智慧海洋体系建设方面不断提升海洋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在大数据方面,建立海洋大数据平台,整合各类海洋数据资源,通过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为海洋经济发展、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等提供有力支撑。
宁波舟山港是全球第一大港口,年均进出港船舶约100万艘次。宁波海事局北仑海事处处长周驰介绍,宁波海事局开发上线了智慧海事监管系统、海事通APP、浙江海上智控平台、宁波海事局深蓝智享海运安畅服务应用等系统,数智赋能海事监管服务,保障海上运输通道的安全和高效。
众所周知,海洋捕捞是高风险行业,险情和事故时有发生。联通(浙江)产业互联网有限公司总监毛永坚介绍,公司打造了“一库三网一平台”整体架构,建设1个渔业综合数据库,集成3张基础网,开发1套安全码,实现渔船碰撞预警、非法捕捞打击、救援在线等跨场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