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文心一言
出品|科技
作者|郑松毅
12月下旬,一股寒潮降临,北京的气温骤降到零下十度,而此时上海的温度刚刚降到零下。在北京互联网公司工作的小于需要因公出差到上海,在打开天气预报软件确认过温度后,他认为上海的气温还挺暖和,只带着轻薄的大衣随即前往。
下飞机的那一刻,他懊悔自己低估了南方湿冷的实力。“是谁说的南方气温高就不冷了,我怎么觉得比北京还冷!真应该带上件厚衣服”,他打着寒颤说道。
北方和南方究竟哪边更冷,这个“世纪谜题”一直饱受争议。
其实,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到了冬天都会将很多想户外活动的小伙伴们劝退。户外站个半个钟,就够让人身体开始打寒颤,嘴上频频喊冷。说到底,南方和北方只是“冷冻”模式不一样,北方的冷属于干冷,而南方的冷是湿冷。
“干冷”和“湿冷”的气象差异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王澄海向科技介绍,“‘干冷’和‘湿冷’两种说法是空气中的湿度对于人体感知气温的一种影响,‘北方干冷、南方湿冷’的天气主要是由海陆分布以及地形等因素造成的。”
他解释道,“南方城市靠近海洋,海洋具有较大的热容量能保持一定的温度,并且水汽充足,当海洋上暖湿气流进入南方地区,导致南方地区气温较高,大气中水汽充沛。再加上北方冷空气南下时,水汽容易凝结形成降水,导致南方湿冷天气。”
32英寸imac
“北方地区地处内陆,远离海洋,水汽含量较少。由于地形阻挡(如秦岭),南方的暖湿气流不易向北输送,再加上北方西伯利亚冷高压携带着干冷空气,导致北方地区气温下降且空气干燥。”
和小于有相似经历的人并不在少数,有时目的地的气温看似挺高,但体感温度却很低,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王澄海表示,这不奇怪,因为人的体感温度并不仅仅由空气温度决定,相对湿度更像是一位“不起眼的关键人物”,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
从人体热平衡角度,相对湿度影响的是体表水分和空气中水蒸气的交换速度,进而影响热量流失速度。水分附着在体表和衣物上,不但会把衣服形成的暖气层破坏掉,还会导致体表热量更快流失,所以会让人感觉更冷。
从热力学角度来说,水的导热率也比空气的导热率大很多,再加上水分蒸发本身需要消耗热量,进而解释了为什么人会在潮湿的环境下感到温度更低。
“北京位于北方地区,相比于靠近海洋的上海空气更为干燥。一般来说,干燥的空气可以有效防止热量的散失,因此尽管北京气温比较低,但只要穿上足够的衣服,顶多也就是暴露在空气中的身体部位会感到冷。而位于南方的上海湿度更大些,水分会渗透进防寒装备,降低服装的保温性能,使身上的热量更容易流失,所以才会感到特别寒冷。”
他认为,相较于北方,南方的湿冷更难防御,也会令人感觉更冷一些。小水珠会渗透进羽绒服等防寒装备,散热效率高。就算是穿很厚的衣服,也难以忍受那种凉到骨髓的寒意。
难道说,“世纪谜题”的最终答案就是南方更冷?
其实也不能说的这么绝对,除了“湿度”外,另一个关键影响因素就是“风度”。王澄海用一张研究数据表格向科技介绍,体感温度与湿度和风速都有关系。
三星半导体行业
在同等气温和风速条件下(例如北京和上海风速都是0.25m/s的软风,且温度都是-10度),由于上海的湿度更大(上海冬季湿度通常在55%-95%之间,北京是20%-50%),那肯定上海会令人感觉更冷。但如果你人在东北,气温达到-20多度,你再与-10度的上海相比,那在绝对低温下,就算上海湿度再高,肯定也还是东北比较冷。
“10度是个有意思的临界点,对湿度来说,水汽压处于饱和状态,不会发生相变,因此也是最舒适的温度。温度再往上的话,湿度较大的地区还会出现闷热的情况。”
他表示,人们在加减衣物时,要同时考虑到当地气温、湿度、及风速的影响,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在进行不同地区之间的寒冷比较时,也需同时考虑到以上影响因素,不可一概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