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科技
作者|郑松毅
如果你有时间的遥控器,可以快进看到后半生故事片段,你会想提前看一眼吗?
近日,丹麦科技大学和美国东北大学共同开发了一款人工智能模型“Life2vec”,使用人们的生活数据(包括学历、工作、收入等)可以预测人的一生会发生些什么,甚至预测死亡时间。目前该研究论文已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计算科学》发表。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查阅了丹麦国家登记册,其中包含该国约600万公民的工作和健康记录。研究团队将学历、工资、职位、医院就诊记录等细节数据全部翻译成一种合成语言。例如,“2010年8月,艾格尼丝在哥本哈根一家医院担任助产护士,收入 30,000 丹麦克朗。”这样一来,每位数据主人公都被创建了一个数字生活故事,然后再被放进机器模型的“大熔炉”中进行学习训练。
苹果股价暴涨
研究人员表示,“这一次的研究方法灵感是由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给的。语言模型可以根据前文语义预测后面的词汇,从而形成一句完整的语句。人生的经历也可以同样被理解为不同的词汇序列,从而根据它们向后作出预测。”
介绍到这,你可能会说这个AI“算命”创意倒是挺好的,但准确率能有多少呢?
论文介绍,研究人员根据2008年至2016年间每个人的数字生活故事最终训练成了这个名为“Life2vec”的模型,并用该模型尝试预测2020年丹麦国家登记册上的民众死亡情况。研究结果发现,预测准确率竟然高达78%。同时,模型还确定了几个导致过早死亡风险增加的几个因素,包括收入低、接受过心理健康诊断、以及男性比女性风险更高。该模型的预测失误通常是由难以预测的突发事故或心脏病引起的。
丹麦科技大学教授、论文第一作者Sune Lehmann表示,“我们使用该模型解决了一个基本问题:我们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根据过去的经历来预测未来事件?从科学的角度来说,让我们兴奋的不是预测本身,而是利用大语言模型训练的类似方法,使得该模型能够生成如此精确的答案。”
谈及该模型未来应用面临的挑战,研究人员认为,目前所用的训练数据是以丹麦人的生活情况为准,不保证同样适用于其他国家的人群。另外,一些例如医疗诊断的训练数据如果能得到进一步准确优化,模型预测的准确率会再得到提升。
这样一个AI“算命”模型具体有啥用处呢?
“该模型有一天可能有助于识别一个人的疾病风险,可以帮助他们及时采取措施保持健康。”Sune Lehmann说道。
Sune Lehmann指出,“如今,用于预测生活事件和人类行为的类似技术已经被广泛使用,例如科技公司会跟踪我们社交网络上的行为,以及跟踪不同人群在消费平台的购物习惯等,从而作出更好的产品推荐。这类技术需要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但需谨慎考虑技术背后隐藏的伦理问题及数据安全等问题,以便我们考虑该技术是否是我们真正想要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