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光锥智能,作者 | 刘俊宏 ,编辑 | 王一粟
华为系的营销高管,占领了汽车新势力的半壁江山。
9月16日,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在微博确认,原荣耀中国区CMO(首席市场官)关海涛入职极氪,依然出任CMO。
今年三月,零跑汽车调整管理层,来自华为的两大高管获得重用。前华为销售副总裁徐军,获委任为零跑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曾华为大中华区地区部首席营销官的张韦力,获委任零跑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营销官。
另一边,理想汽车在4月17日宣布前荣耀终端MKT(市场营销)部部长邹良军出任理想的销售与服务高级副总裁。
然而,手机行业的人才跨界去汽车,并不局限于营销层面。
近日,前IQOO产品经理宋紫薇入职理想汽车,虽然其职位不高,但类似产品发言人的身份还是引起了一定注意。而早在2022年,曾参与设计和研发Ali OS的朱永盛入驻蔚来汽车,成为蔚来座舱高级总监。同年12月,前AliOS首席架构师,曾参与鸿蒙OS的谢炎加入理想,出任理想汽车CTO,全权负责系统与计算群组。
可以看到,从营销到产品,再到研发,手机行业的人才已经深深嵌入到汽车制造的核心领域。
消费电子行业遇冷、智能汽车兴起,让两个行业的人才跨界在近三年进入了加速期,预示着手机和智能汽车的相互融合正在进入全新的阶段。
从小米、华为、苹果等手机巨头下场造车,到蔚来和吉利造手机,越来越多的人才开始在两个行业圈子里面流动。而这背后,是智能汽车的产品逐渐与手机越来越相似。
哪吒汽车联合创始人兼CEO张勇曾在《汽车新商业地理》中表示,智能电动汽车越来越不像是传统工业品,不再是从A点到B点的出行工具,消费者更多将其看作一个电子产品,一个智能终端。
如今,汽车智能化已经迈入一个全新阶段,逐渐成为消费者购买的重要参考指标,手机和人工智能对汽车的影响,只会越来越重要。
从营销到产品,再到底层技术。以人为线索,洞察汽车与手机行业的结合,智能汽车正在展开全新的定义。
手机人才,撑起汽车圈的一片天
车圈有热点,一定少不了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的存在感。
就在车圈热议手机人才的热度之时,9月19日李想在微博称,“理想研发、运营、智能在内的团队,过去八年,来自于手机品牌的人才至少占比15%,所以不是最近才有的。手机行业的一流人才是我们重要的能力支撑。”
首先在营销上,手机圈人才如此受到汽车的欢迎,离不开余承东和雷军这两位大佬的打样。从“创业血泪史”到“遥遥领先”,可以说,摸着乔布斯的套路过河,到让苹果差点无路可走,除了产品有竞争力,高超的品牌营销技巧,也让销量如虎添翼。
2021年3月,雷军宣布造车,并称“我愿意押上我人生全部的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仅仅两个月后,余承东正式接手华为车BU,担任CEO。
两位手机行业“大佬”几乎同时跨入汽车圈,反映着智能车时代的汽车营销,已然和过去一味“高大上”的广告套路说拜拜。
据QuestMobile的报告显示,2022年以智能化为主打的造车新势力,在品牌营销已经转向到更多元、受众更广的媒体平台。在综合资讯平台和短视频平台上,加大力度投入。而传统车厂仍更注重于投放在受众更为专业的汽车资讯平台。
新势力拥抱新渠道,少让中间商赚差价,大大提升了营销效率。如此一来,自带流量的“遥遥领先”余承东和“Are you OK”雷军,自然也在营销传播层面上占据优势。
另一边,在汽车产品的展示上,智能车品牌也不同于传统汽车品牌。智能汽车开始向手机品牌学习,把车放进商场里。
搭配营销策略的,自然是产品能力。在消费者感知最明显的智能座舱产品中,汽车行业在大量吸纳手机行业人才。
2021年,小米汽车宣布造车的核心17人当中,小米早期员工于锴负责造车方面座舱筹备工作。另外,吉利吸纳了曾任中兴手机副总裁的张亚东,蔚来吸纳了前美图手机总裁尹水军、前美图移动高级副总裁易炜。
从结果上看,以蔚来为例,手机行业人才的加入,让蔚来快速补足了智能座舱的能力。在9月21日蔚来发布的NIO Link上,蔚来实现了以车为中心的智能设备互联。
蔚来的进化,反映着技术人才引入对产品的改进。
2020年,蔚来引进前小米芯片和前瞻研究部门前总经理白剑,分管蔚来智能硬件团队;2022年又引入曾参设计和研发Ali OS的朱永盛入驻,担任座舱高级总监。
华为完成全球首个5G高低频CA验证
不止蔚来,其他车企也在积极引入手机行业的技术人才,补足自身的软硬件能力。例如理想在2022年引入前Ali OS首席架构师。曾参与鸿蒙OS开发的谢炎,出任理想CTO,全权负责系统与计算群组。
某种程度上来讲,中国智能汽车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受益于以手机为代表的智能终端在人才上的积累。
华为终端BG智选车业务部总裁汪严旻曾这样评价问界汽车:“问界一个个强大的功能,都来自于华为长期技术的积累,包括半导体、材料、工艺、OS、AI、云、工具链和软件等很多领域的持续投入,才聚合成为遥遥领先的优势。”
如今,在手机行业人才深度与智能汽车的融合下。智能车的产品形态,也在不断地被重塑着。
造手机的人,在定义智能座舱
智能座舱,是消费者感受汽车智能化水平最直观的入口。
在光锥智能对不同智能车品牌多个销售点进行体验时。我们发现,消费者坐进车内请销售人员讲解时,智能座舱的介绍都被安排讲解顺序的“第一站”。
消费者的重视,给到了车企“压力”。智能座舱产品,不仅要做得好,还要拉开差异化。
为了提高汽车座舱的智能化表现,汽车在开发之前就要找到“人机交互”的高手。一个职业生涯贯穿桌面端软件、移动端应用、AI技术的全才“大佬”,是最好不过的选择。
于是,蔚来创始人李斌找来了庄莉。
庄莉出身自大名鼎鼎的“清华计算机96级”,与网易有道CEO 周枫是互联网圈有名的“神仙眷侣”。在清华毕业后,庄莉和周枫都去了加州伯克利分校攻读计算机专业博士。读博期间,两人被网易创始人丁磊邀请回国,随后创建了网易有道。在离开有道后,庄莉又分别在微软研究院、雅虎北京研究院、猎豹移动担任高管。
2016年,庄莉加盟蔚来,负责软件研发,早期的NIO OS和NOMI正是出自其手。
或许,庄莉从桌面端到互联网和移动端,最后到汽车端的生涯路径,暗示了软件研发在不同时期的“风口”。
手机(移动端)行业人才和智能汽车座舱的融合,从这时候也开始了。
在庄莉之后,蔚来相继引入多位手机圈资深技术人才,在操作系统和智能硬件两边发力,提升汽车座舱智能化。
2020年蔚来引入前小米芯片和前瞻研究部门前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