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雷军收购腾讯公司所持的2.5%金山股份,今年1月份,小米又从腾讯手中收购金山2.98%股份,通过两轮增持后,雷军共控制着金山17.87%的股份,再加上2011年7月,雷军接替金山创始人求伯君出任董事长职务时,求伯君和金山软件股东张旋龙为配合雷军的工作,两人将所持金山投票权全权委托给雷军,因此,雷军共持有金山29.9%的投票权。对于一家主要以散户持股的上市公司金山来说,29.9%的投票权足以控制金山整个公司的走向。
在增持金山股份的同时,雷军也在对金山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2014年4月,金山董事会宣布,将以9000万美元购买31,939,676股迅雷优先股,交易完成后,金山将拥有迅雷已发行股份总数的9.98%;与此同时,雷军承诺:“金山集团将在三到五年内向金山云投入十亿美元,希望金山云能在业内做成一家市值百亿美元的公司”。这一系列措施,看似是雷军想将金山融入小米生态体系,借助迅速崛起的小米智能生态带领金山走向新的辉煌,实则是将金山拖入一块低利润率的死地,为小米的崛起燃烧掉积存已久的资源。
李彦宏 未来
大家知道,金山软件是国内老牌的应用软件产品和服务供应商,拥有雄厚的开发实力,完全具备发展云计算的能力,为整个小米智能生态服务。
不过,云计算是一个规模化的生意,需要大量的投资与客户,否则无法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降低成本,很难激烈的竞争中生存。目前此领域最大的玩家当属BAT了,据不完全统计,腾讯在天津、重庆两江、上海青浦、深汕建设的4个数据中心,直接投资就达100亿以上,与此同时,在西北、东北、华中等更多地方规划建设数据中心,而百度仅在山西阳泉一个数据中心上的投资就达到百亿规模。
surface rt续航
除了BAT之外,以移动、联通、电信为首的国家队,以华为、浪潮、联想、东软、用友为首的IT阵营,以微软azure、亚马逊云、IBM为首的国际巨头,以及京东、盛大、360为首的第二互联网梯队,甚至七牛、青云、Ucloud的创业云计算公司,都推出了自家的云计算服务,可以说,云计算不仅是一个需要大量投资的重资产领域,而且面临激烈的竞争,利润率更是一降再降,彻地变为红海领域。对于金山这类处于互联网第三阵营的公司,以有限的资源在此领域布局,获取微薄的利润,实属不明智的抉择。
同年9月份,金山将快盘个人版相关业务及资产折价3300万美元售卖给迅雷,通过置换股权,金山持有迅雷股权提升至12%;12月,金山联手小米入股世纪互联,其中,金山软件投资1.72亿美元,持有世纪互联11.6%的股份。可以说,
小米通过投资、合作等方式构建智能硬件生态,逐步实现传统硬件智能化改造,再通过手机APP与智能模块之间的搭建连接,最终达到控制智能硬件的目的,而产生的相应数据存储到以金山云、迅雷个人云盘、世纪互联为组合的一整套云服务设施上,最终完成智能家居领域的纵向一体化整合。
纵观整个生态体系,大致包括智能手机、智能硬件、应用体系、大数据、云数据存储等一系列产品。其中,智能手机是小米自有产品,主要通过产品售卖模式,能带来比较可观的利润率;智能硬件采用投资入股的方式,鉴于智能硬件领域蓬勃发展的趋势,带来超额的股权回报不成问题,而应用层和大数据层本来就属于互联网领域中营收模式最丰富的环节,未来利润可期,但作为支撑这一切的底层数据存储云平台金山云,将很难获得高利润率回报。
其实,更大的风险不仅仅是低利润率,更在于小米生态体系自身的维系,对于数万亿规模的智能硬件生态,仅仅一个小米智能模块,与几十家硬件创业公司投资,很难将这种生态持续维系下去。在小米处于上升时期,它们会抱团小米获取资源,而当小米处于平稳或衰退时期,也将“树倒猕猴散”,生态上的各家硬件厂商将脱离金山云,选择更低成本、更具优势的其它云平台,局时,金山云将彻地陷入困局。
小米自身已经成为一个估值高达450亿美金的公司,由于看清了云计算行业的猫腻,难以下手,但云计算又是小米智能生态的必要一环,因此想出了,将这项不赚钱的业务交给金山去做,实属是在误导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