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证监会公告〔2017〕9号),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也出台了完善减持制度的专门规则。新规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主要措施内容如下:
一是,鼓励和倡导投资者形成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理念,进一步强调上市公司股东应当严格遵守相关股份锁定期的要求,并切实履行其就限制股份减持所作出的相关承诺。
二是,完善大宗交易制度,防范“过桥减持”。明确有关股东通过大宗交易减持股份时,出让方、受让方的减持数量和持股期限要求。
三是,引导持有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份的股东在股份锁定期届满后规范、理性、有序减持。
四是,进一步规范持有首次公开发行前发行的股份和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的股份的股东的减持行为。
五是,健全减持计划的信息披露制度。明确减持的信息披露要求,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转让股份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报告、备案、披露制度,防范和避免故意利用信息披露进行“精准式”减持。
六是,强化上市公司董监高的诚信义务,防范其通过辞职规避减持规则。
七是,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创业投资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对专注于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的创业投资基金在市场化退出方面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
八是,明确大股东与其一致行动人减持股份的,其持股应当合并计算,防止大股东通过他人持有的方式变相减持。
九是,切实加强证券交易所一线监管职责,对于违反证券交易所规则的减持行为,证券交易所采取相应的纪律处分和监管措施。
十是,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减持行为,对于利用减持进行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的,加强稽查执法,加大行政处罚力度,严格追究违法违规主体的法律责任。
李大霄评减持新规:堵住四大漏洞 股市有希望了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发表微博对新鲜出炉的减持新规进行评论,以下为微博原文:
规范减持的新政意义和亮点:1)保护投资者利益,稳定二级市场,促进证券市场健康稳定发展;2)平衡兼顾二级市场投资者与市场的流动性以及原始股东利益;3)堵住了大宗交易、过桥减持、清仓式减持、辞职减持等诸多漏洞。新政属重大利好消息,利于市场稳定,利于投资者信心回暖。
新政细则堵住了四个超级大漏洞:1)90天内集中竞价减持不超1%;2)大宗交易减持不超2%;3离职半年不准减持,每年不超过25%;4)减持前后要公告使大股东再也不能偷偷摸摸地减持。堵住了这四个大漏洞,使减持变得相对有序,保护了投资者利益,也是监管部门办的一件好事。希望多办这样的好事,来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值得点赞,股市开始有点希望了!
吴国平点评减持新政:懂政治就懂运作 大机会就在此
吴国平发文评点减持新规:1、细则出台紧密围绕各种减持乱像,很仔细,也能感受到其用心,态度积极对市场形成积极影响是肯定的。不过显然是治标之作,治本在于上市公司质量本身,好的上市公司根本无需过多担忧减持影响,建议管理层这方面要继续加强源头审核。另外,要治本还需要奖罚更分明,减持细则未来更完善时必须考虑,当然这需要制度更完善配合之。
2、大宗交易受让方六个月方可再转让,这是亮点,扼杀短线接大宗筹码马上二级套现的模式,对市场冲击大幅减小,有利股价稳定,更有利于形成中期投资的运作思路!
3、二级市场短期减持幅度比例不超1%和大宗短期减持比例不超2%,总体不超3%,说白了就是让你短期减持不了多少,对市场冲击也会大幅减小,有利市场形成稳定局面,更有利于未来一旦上涨的助涨预期!
4、竞价交易增持股票不受减持细则影响,我这里温馨提醒那些资金实力雄厚懂讲政治的上市公司,接下来最好策略就是大力增持自己股票吧,形成做多预期,以后二级增持的可以随便卖,最关键的是未来股价更高位你再减持部分原始股,那也是价格更舒服嘛!
5、管理层积极态度,上市公司积极配合,再结合杠杠的业绩增长,新一轮大行情何愁不来,形成合力就是新的大牛市,期待!
境外市场怎么做?
前提提到过,美国、香港等有关境外证券市场大多也从限售期、减持方式、减持数量、信息披露等多个方面,以“疏堵结合”的方式对大股东及董事、高管的减持行为进行规范和限制。
有业内人士称,从美国、中国香港证券市场的规定来看,锁定期虽不是太长,但相关的交易申报、信息披露及减持数量要求比较严格。对应到中国资本市场,A股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借鉴,譬如可尝试针对一些大宗交易减持量较大或对二级市场股价构成较大影响的限售股减持行为进行提前信息披露等。
那么,美国、香港等境外市场是怎么做的呢?
先来看看美国经验。
资料显示,美国形成了一系列完整的法律法规,最为著名的是1933年颁布的《144号条例》,从证券的交易方式、交易申报、锁定期和减持数量等方面对大股东减持作了规定和限制。具体来看:
锁定期要求方面,144规则对所有受限证券均规定了锁定期,并根据发行人类型的不同,规定了不同的锁定期:对报告公司发行的受限证券,锁定期为6个月;对非报告公司发行的受限证券,锁定期为1年。锁定期从买入证券并支付完毕全部对价后起算。
交易申报要求方面,发行人的关联方在任意三个月内减持总量超过5000股,或者总金额超过5万美元的,应当向SEC提交144表格。要求填写的信息主要涉及发行人的基本信息、本次减持数量、前三个月的减持情况等。此外,如果减持的证券是在全国性证券交易所交易的证券,证券持有人还应当向交易所递送144表格。
36米等于多少千克
交易方式要求方面,发行人的关联方只有通过“委托经纪商进行交易”“直接与做市商进行交易”“无风险自营交易”等方式减持时,才无需向SEC注册。
减持数量限制方面,发行人的关联方每任意三个月内可减持证券的数量总额不得超过“发行人流通在外证券总量的1%”、“履行交易申报要求的前四周内,该证券的每周平均交易量”两值中的较大值。
再来看看香港经验。
香港市场则是从锁定期和信息披露两方面避免大股东减持对二级市场的冲击,它不仅要求IPO项目必须有6个月的锁定期,上市之日起7个月至12个月内控股股东不得丧失控股地位,还针对控股股东、董监高制定了差别化的信息披露标准。具体来看:
锁定期要求方面,香港规定IPO项目必须有锁定期,要求控股股东在公司上市之日起6个月内不得转让,7至12个月内不得丧失控股地位。同时,允许控股股东质押,但应如实披露。此外,在香港的市场实践中,IPO前承诺购买一定数量的机构投资者和大型企业等投资者也需要在IPO中遵守锁定期限制,时间通常为6个月。
信息披露要求方面,分别对持股5%以上股东、董事和高管设立了严格的披露标准。其中,董事和高管须披露所有交易,没有比例界限,即便持有极少量的股份或者债券也要披露。一般情况下,持股5%以上的股东、董事及高管应当在需要披露的事件发生后的3个营业日内,按照证监会制定的表格填报相关信息,并按照证监会要求的时间向上市公司和联交所发出通知;香港联交所应及时通过交易所网站公开披露。个别情况下,填报信息的时间可以延长至10个交易日。
来源:金融界
平台测评,实地走访,CEO分享,福利发放,关注海椒妞的网贷日记,带你一起近距离接触网贷平台,投资理财安心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