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媒体评论

美国的可控核聚变有重大突破?我觉得这事儿吹过了「可控核聚变有多可怕」

发布时间:2022-12-17 02:07:08  来源:互联网     背景:

快到年底了,不少人都进入冲刺状态,开始努力刷业绩工作了。

但谁能想到,科学家们比我们还拼。

这不,在核聚变领域,中美相继搞出两个大新闻。

先是 11 月 22 日,我国中核集团的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宣布,造出了全球最大“人造太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的核心部件——被喻为 ITER “ 防火墙 ” 的增强热负荷第一壁。

接着,本周美国能源部(DOE)宣布,加州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LLNL)的科学家们,在国家点火装置(NIF)中,实现了 “ 净能量增益 ”,也就是产生的能量比输入能量多。

一时间,对核聚变的讨论多了起来。

也许,是美国能源部专门搞了个新闻发布会的缘故,网上对后者的讨论尤其热闹。

比如,有的媒体说,美国就要搞定核聚变发电了;

还有人发表阴谋论,说这是美国在敲打中东的产油国。

那么,这次美国在核聚变上做出的突破,真有那么厉害吗?

这个嘛,就得看你是用啥标准来衡量了。

google pixel平板

先说结论:这次实现的 “ 净能量增益 ”,很有科研价值,但基本没啥应用价值。

为啥这么说,且听差评君慢慢道来。

众所周知,核聚变的原理是模仿太阳,将两个氢原子的质子融合在一起,产生氦原子。

所不同的是,太阳由于拥有巨大的质量,可以直接靠巨大的压强,让氢元素中最常见的同位素——氕发生聚变,也就是点燃 “ 质子-质子链反应 ”。

而在地球上,由于没办法模拟出太阳的条件( 特别是压强 ),只能选择所有核聚变反应中,最容易发生的氘核( 重氢 )和氚核( 超重氢 )的聚变反应。

美中不足的是,地球上不存在天然的氚,还得人工制造氚,成本要高一点。

为了让核聚变能被人类有效利用,还得让核聚变的速度和规模可控。

那么怎么才能核聚变可控呢?

目前,地球人( 喂,怎么用这个称呼啊 )主要走两条技术路线。

一条是磁约束核聚变,做法是加热燃料,让氘和氚等在极高温下,完全电离为由原子核和自由电子组成的等离子体。

再利用特殊磁场,将超高温的等离子体中约束在有限空间内,让它们进行螺线运动,进一步加热等离子体,直到产生核聚变反应。

磁约束核聚变以托克马克装置为主,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 ITER )、我国的东方超环( EAST ),都是托克马克装置。

另一条是惯性约束核聚变,做法是利用多束极高精度的激光,从四面八方向轰击微小的核燃料,引发内爆产生瞬间的高温和高压,用巨大的压力使燃料发生核聚变反应。

这种方法,在原理上和引爆氢弹没啥区别,典型的装置,就是这次美国劳伦斯实验室(LLNL)的国家点火装置(NIF)。

此外,我国的神光,也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激光核聚变装置。

既然方法都想到了,那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就是了,怎么还闹出了“永远的50年”的梗呢?

(注:永远的50年,是说你在任何时候去问科学家,可控核聚变还有多久可以实现?他都会告诉你,还有50年)

这是因为,无论哪种方法,都难以攻克两大技术难关。

至于这次美国人搞出的技术突破,虽然被美国能源部长评价为“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就”,其实也还没搞定哪怕一个问题。

美国现任能源部长詹妮弗·格兰霍姆▼

是哪两大难题呢?

第一大技术难题,是让聚变反应炉中的温度,要长时间、稳定地超过核聚变的临界温度。

科学家们计算,为了启动并且维持核聚变反应,需要反应炉内部能够长时间维持在大约2亿摄氏度的高温。

磁约束核聚变的办法是,利用磁场构建出了一个肉眼看不到的、能耐受2亿摄氏度高温的反应炉。

托克马克装置结构示意图▼

然而这种方式,磁场不稳定,且装置的内部会不断受到高温带电粒子的冲击,无法长期稳定运行。

至于这次美国人用的惯性约束核聚变,由于本质上相当于一场小型氢弹爆炸,倒是不愁温度达不到2亿摄氏度。

但想用在电厂里发电,需要每秒钟引爆十次核聚变,而这次上了新闻的美国劳伦斯实验室(LLNL),每天(注意是每天)只能引爆一次……

而且,这套装置的占地面积还很大,足有三个足球场那么大▼

既然做不到“连续引爆”,自然没办法长时间、稳定地维持超高温度。

第二大技术难题,是核聚变装置在实现“点火”之后,整体的能量效率大于1。

看到这个难题,你可能会诧异,核聚变释放的能量那么多,咋就做不到整体的能量效率大于1呢?

现实就是这么无奈,虽然核聚变能释放大量的能量,但人类为了启动核聚变,耗费的能量更多。

以磁约束核聚变为例,为了让装置内部达到2亿摄氏度的高温,就需要使用大概上千万瓦的微波设备对圆环的中心进行加热,但是这一项,就足以让能量“入不敷出”了。

托克马克装置内部▼

更别提,为了产生足够强的磁场啥的,用掉的能量了。

你可能好奇,美国人不是说这次产生了“净能量增益”么,是不是这个问题能解决啊?

当然不是。

这次,美国科学家在实验里,虽然产生了3.15兆焦耳的反应输出能量,比用来触发反应的输入能量(2.05兆焦耳)多了近50%。

但是,这是聚变产生的中子的能量与输入的激光的能量之比,而并非输出电能到输入电能之比。

国家点火装置的激光能量转换为X射线▼

实际上,为了发射 2.05 兆焦的激光,耗费了 300 兆焦的电能,整体的能量效率远小于 1。

这也是为啥,差评君在开头说,这次 LLNL 的研究没啥应用价值。

既然没有应用价值,那这次的发布会,是不是美国能源部的官员和科学家,在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呢?

也不能这么说。

在科研层面上,这次突破是很有价值的。

2013 年 10 月,LLNL 公布的聚变反应产生能量仅有 14 千焦,激光耗能达到了 1.8 兆焦,净能量增益仅有 0.77%。

如今,只用 2.05 兆焦能量,就将释放能量提高到 3.15 兆焦,增长了 200 倍,背后,肯定积累了不少工程经验。

历年来该装置的聚变能变化▼

别的不提,至少科学家们摸索出了,让国家点火装置 (NIF)稳定产生“高能量输出”的经验。

这意味着科学家们,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步研究。

就算这次美国人的技术突破,最终不能用来发电,也能用来研究别的。

比如,我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在接受采访时,就表示美国国家点火装置的相关研究,可以用来模拟核爆炸,研究核武器性能。

工程院院士杜祥琬▼

此外,如果扩展一下思路,还能发现,这些研究成果还能用在高能物理实验上,用来模拟超新星爆发、恒星和巨大行星内核的环境,进行宇宙探索等。

核武器,宇宙探索,咦,差评君怎么想到了《三体》里的雷迪亚兹啦。。。

说回核聚变发电,这两年核聚变领域确实挺受关注。

特别是去年以来,国内外不少民营资本正在涌入核聚变领域。

比如硅谷创业孵化器 YC 前 CEO 山姆·阿尔特曼 、PayPal 联合创始人彼得·蒂尔等硅谷名流和风投机构,向 Helion(2013 年成立,美国公司)投资了 5 亿美元;

Helion公司的核聚变原型机▼

如果有人研发出可控核聚变

从麻省理工学院独立出来的核聚变创业公司 CFS,拿到比尔·盖茨、乔治·索罗斯、Google 等 30 位富豪、公司或机构超过 18 亿美元的融资,比美国政府当年给核聚变研究的拨款还多。

在国内,星环聚能、能量奇点等核聚变领域创业公司也都完成了数亿元大额融资。

这些民营公司,给核聚变研究带来了不少新气象。

例如,前面提到的 CFS 公司,发明了一种高温超导体材料,用来包裹聚变反应炉的外壳。

CFS公司的原型反应堆▼

这可以让聚变反应炉的磁场强度高几十倍,从而大幅提高核聚变的发电效率,并且缩小反应炉的体积。

喜茶门店一天销售量

不管怎么说,核聚变的新老玩家一起,让人类通往可控核聚变的技术道路,朝着“条条大路通罗马”的面貌转变。

说不定,有生之年,真就能看到可控核聚变实现啦。

美国可控核聚变突破5.1亿度

撰文:海净 编辑:面线


返回网站首页

本文评论
把人工智能送上太空,总共分几步?「机器人上太空」
在库布里克的经典科幻影片《2001 太空漫游》中,除了开头的「骨头变飞船」和「黑石」是经典中的经典,飞船上的人工智能助手哈尔(HAL 9000),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在 50 多年后...
日期:12-10
Win11 将推出 “能源建议” 功能,可让电脑更节能_win11节能模式
  11 月 3 日消息,微软近日向开发频道发布的 Windows 11 build 25231 有不少隐藏的功能,除了被广泛关注的 “任务管理器” 新搜索框,新版本在 “设置” 应用还隐藏了一个名...
日期:11-08
阿里和腾讯的互联互通,为何扭扭捏捏?「打通阿里和腾讯」
作者丨牧歌编辑丨坚果阿里和腾讯又一次试探性地牵了手,但又似乎没完全牵。10月11日,有认证为阿里巴巴集团的员工在脉脉爆料称,“88VIP积分将可以免费兑换腾讯视频会员,已经在内...
日期:10-17
“新能源越电越危险”这句话是对汽车工业的侮辱「新能源汽车带来的问题」
2022年11月5日,广东潮州一台新能源汽车“失控”并引发了一起严重交通事故。由于这是“自带流量”的特斯拉品牌汽车,这起事故在短时间内就成为了互联网讨论热点,甚至在被称为“...
日期:11-17
春晚 网络春晚_互联网找到了新春晚?
距离阿根廷世界杯夺冠已经过去数天,梅西夺冠相关词条仍旧挂在各大内容平台的热搜前列。虽然赛场上并没有中国球员的身影,但梅西圆梦、球王加冕,这届世界杯在国内的热度堪比一年...
日期:12-23
为什么足球踢得再烂也有人看?「足球踢的不好」
原标题:世界杯到底有啥好看的?因为大脑会把这当成一场刺激的约会今晚就是世界杯决赛了!历时一个多月的球迷狂欢就要落下帷幕。法国自然从开赛前就一直是大热门,而梅西也将自己的...
日期:12-20
这款爆红全球的社交App 让“Instagram们”坐不住了
一款名为BeReal的社交产品,正在欧美箭速蹿红。去年7月,BeReal的月活用户仅有92万人,2022年第一季度,其月活用户数暴增315%,一度在美国、法国、英国、西班牙等多个地区的AppStore...
日期:10-16
网约车大战再起_网约车混战 没有终局
网约车市场最近又热闹起来。近日,据媒体报道,曹操出行考虑最快明年申请在港上市,而且还考虑在此之前进行PRE-IPO融资。对此,曹操出行方面暂未回应。距离曹操出行上一轮融资,已经...
日期:09-20
餐饮未来菜品的趋势_预制菜盛行 万亿餐饮市场大倒退
中国素来讲究“民以食为天”。天南地北,各大菜系,各有特色,酸甜苦辣咸,道道菜都有不同风味。但预制菜的概念,在中国消费市场横行,大有统一全民餐饮口味的意思。前段时间,在东方甄选...
日期:10-17
豆瓣9.0 这部年度科幻神作值得《三体》们学习「科幻小说三体评价」
意识传云端传祺gs8自驾游烧脑硬科幻apple watch series 7上架时间小米摄像头 泄漏今天你可能错过的大新闻 万达高层离职...
日期:11-01
开源装机工具 Ventoy 1.0.86 发布
  12 月 26 日消息,开源装机工具 Ventoy 1.0.86 正式发布,可使用 ISO 或者 IMG 等磁盘镜像格式创建可启动媒体。Ventoy 支持在一个 U 盘上放置多个磁盘镜像,从而可以在一个...
日期:12-27
阿里想让AliOS成为智能汽车的安卓_阿里智能汽车系统
10 月 24 日,有媒体注意到阿里云 YunOS 空间服务的下线公告,显示因业务方向调整,YunOS 空间将在 2023 年 1 月 5 日下线。公告是 7 月 6 日发布的,但在最近才被注意到。图片来自...
日期:11-15
148M的微信输入法快速上手 我找到了体积庞大的秘密
微信的「生活方式」里又多了一个新成员。上周,部分网友 发现 微信读书 app 的「发现」标签页内出现微信输入法的测试通道,和此前仅向部分微信用户灰度的内置微信键盘不同,这次...
日期:09-06
车企一哥败给电池老大 上汽半年比宁德时代少赚10亿
作者:张旭素有国内“车市印钞机”之称的上汽集团,赚钱能力竟被一家动力电池企业反超了。日前,上汽集团半年报出炉。其上半年营业收入达3050.18亿元,同比下降14.47%;归母净利润69....
日期:09-02
直播带货,未来堪忧?「直播带货的困境」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文 | 王智远目前主播带货,算是带动消费最重要手段之一,原因在于,它能使商品更多暴露在人们视野中,并通过一系列可显性手段,刺激用户潜在需求,从而促进供给和供需...
日期:11-11
偌大的特斯拉,容不下一颗小雷达?_特斯拉有几个雷达
虽然特斯拉 AI Day 才举办了两届,但由于干货太多,技术太过硬核,也被业内称为自动驾驶领域的春晚。去年 AI Day 的关键词还是 BEV、Transfomer 和 Hydranet,今年就变成了 Occupan...
日期:10-15
支付宝小荷包“扩容” 最多支持60人同时使用「支付宝小荷包和余额宝」
  9月29日消息,支付宝官方宣布,支付宝小荷包扩容,从现在开始,集体经费模式可以支持60人同时使用,成员余额可以提前预存、灵活分摊、自动计算,事后多退少补,适用于团建、班费、聚...
日期:10-01
多抓鱼低买高卖,“韭菜”值得“割”两次?_多抓鱼价格低
原标题:多抓鱼低买高卖:好东西值得买两次,“韭菜”值得“割”两次?撰文/ 黎炫岐编辑/ 李觐麟易烊千玺代言nova7海报五岁的多抓鱼,迎来了生长痛。近日,多抓鱼以75元价格回收衣物,却...
日期:09-04
智能手表脱离手机_手机倒下,智能手表站起?
原标题:手机倒下,手表站起?风水轮流转,如今似乎终于转到了智能手表。分析论证iphone手机的设计特点研究机构Counterpoint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为1.28亿块,同比增长28...
日期:09-30
李一男还没放弃自游家:保留研发“火种”、门店还在运营、寻找合作伙伴推动明年交车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文 | 连线出行,作者 | 周雄飞李一男创建的汽车品牌自游家,正在经历至暗时刻。自李一男宣布造车后,自游家一直备受关注。但本应该在今年年底交付首款车型的自...
日期:12-12